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6篇
  免费   2篇
教育   212篇
科学研究   33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12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7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消费者撤回权实效功能不及预期的原因在于法定强制性撤回权过分侵蚀了当事人的契约自由空间,契约不自由的恶果就是有约不必守。这是造成网络经营者逃避、侵害消费者撤回权义务的主要原因。应以法定消费者撤回权为特例,除此之外消费者撤回权回归契约自由,同时法律对以契约自由为支撑的消费者撤回权予以引导,最终实现契约公正。  相似文献   
32.
文章拟突破对悬赏广告性质的传统观点——契约说或单独行为说,而采取折衷说:即普通悬赏广告乃为单独法律行为,而优等悬赏广告则为契约型法律行为。由悬赏广告的性质决定,文章比较分析了普通悬赏广告和优等悬赏广告的成立与生效、撤回及撤销等问题。*  相似文献   
33.
刑事诉讼中的不起诉制度,对于节约司法资源,减轻人民法院的审理压力等有着积极的意义。但不起诉的适用不当又会破坏法制、放纵犯罪,所以实践中对其进行制约是很有必要的。与外国的几种不起诉制度的制约机制相比,我国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刑事不起诉制约机制,但不尽完善,特别是在对检察机关的不起诉决定的制约、人民法院的作用、不起诉中被害人的救济途径等方面,需要进一步思考与完善。  相似文献   
34.
近年来在司法实践中,经常出现一些行政公益诉讼的案件。这些诉讼的结局大部分是一样的,既法院以原告不享有诉权被裁定驳回起诉或判决驳回诉讼请求。虽然公众和媒体对这些公益诉讼给了很多的掌声,却无法回避这样一个事实:我国目前从立法方面没有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本文在对行政公益诉讼作出明确界定的同时,理性地分析了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在我国建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35.
于淑彦 《文教资料》2005,(26):147-148
在我国现行的刑事不起诉制度中,人民检察院在作出不起诉时受到两方面的制约:一是法律严格限制相对不起诉的条件,强调相对不起诉的案件必须“犯罪情节轻微”;二是赋予被害人自诉权,“对人民检察院维持不起诉决定的,被害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被害人也可以不经申诉,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这两方面对遏制滥用起诉裁量权的倾向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6.
效率是法学家利用经济学对法律价值研究的一个突破。它要求一定的司法资源的投入换取更可能多的刑事案件的处理。实现刑事起诉制度效率价值的方式有两种:一是降低起诉成本,二是实现资源的优化组合。  相似文献   
37.
随着检察官办案制度的改革,制定刑事起诉证据标准显得十分的必要。从研究国内外证据制度出发,指出我国刑事诉讼法关于起诉证据标准规定的不足之处,提出了刑事起诉证据的两个原则标准和具体操作标准。  相似文献   
38.
点解     
仲满被体校老师起诉 刘先生自称是仲满在江苏上体校时的老师,他以奥运冠军仲满单方解除撰写自传《惊天一剑》的委托合同为由。向仲满索赔20万。北京石景山法院已正式受理此案。 点评:“师徒反目”比“惊天一剑”更好看。  相似文献   
39.
《行政诉讼法》《〈行政诉讼法〉解释》《检察公益诉讼解释》虽规定了环境行政公益诉讼中确认违法判决的五种适用情形与两种适用样态,但既未规定确认违法判项与履行职责判项能够并用,也未对“检察建议前履职期”是否纳入确认违法的期间以及如何适用确认违法的起诉期限予以明确。确认违法判项与履行职责判项的错误并用、将“检察建议前履职期”不当纳入确认违法的期间以及确认违法判决的起诉期限适用淆乱致使环境行政公益诉讼中确认违法判决陷入适用困境。为了确保诉讼请求的准确性与实现裁判规则的统一性,建议对确认违法判项与履行职责判项的错误并用予以多维矫正,将“检察建议前履职期”剔除确认违法的期间以及对确认违法判决的起诉期限予以专门规定,以期逐一破解环境行政公益诉讼中确认违法判决的前述困境。  相似文献   
40.
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蕴含着刑罚谦逊性的精神内涵,符合我国对未成年人犯罪实行的教育、感化、拯救方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虽然已经明确,对未成年人实施的部分犯罪可以适用该制度,但通过公布的数据可看出,在该制度适用过程中,还存在例如适用对象少、启动程序主体单一、配套程序不完善等诸多问题,导致制度未能充分发挥作用。鉴于此,可考虑从扩大制度适用对象、完善制度启动程序、健全配套措施等方面着手,对制度进行修改完善,实现该制度的立法预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