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9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3篇
综合类   6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7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西方"批判的历史哲学"在晚近曾经经历了一个所谓的"语言学转向",语言问题在史学思想中的基础地位越来越受到关注.实际上,中国传统史学的语言观念有很多独特的地方,章学诚的"言意"观就十分有代表性.但这个十分重要的话题,就笔者阅读所见,除山口久和、王晴佳等人有所涉及外,似乎再没有其他人谈到过这个问题.以至看到山口那句话:"对于迄今为止的章学诚研究为什么对实斋如此显著的语言观等闲视之,笔者感到十分不解",觉得颇使章学诚母国的学术从业者汗颜.  相似文献   
152.
袁红军 《中国档案》2006,(9):36-36,41
章学诚(1738-1801)中国清代史学家,目录学家。字实斋,号少岩。浙江会稽(今绍兴)人。章学诚生于浙东,立志治史,其思想自然深受浙东学派的影响,并将黄宗羲倡导的“经世致用”奉为自己治学的原则。章学诚有关档案文献编撰思想的论述,大部分体现在他的著述《文史通义》中。他在总结承继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对档案史料的作用、范围、方法与原则等提出许多创新的观点,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3.
章学诚与余嘉锡目录学思想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谢伟涛 《图书馆》2004,(3):103-104,106
章学诚是我国古典目录学集大成者,其目录学核心思想是“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余嘉锡继承和发展了章学诚这一目录学思想,文章从目录学思想、类例理论、编目方法和看待书目情报职能几个方面对章学诚和余嘉锡二者的异同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54.
汪中是清代扬州学派的著名学者,他所计划撰写的《述学》是一部研究中国古代学制废兴的著作,与今传汪氏文集《述学》并非一书.本文考述了汪中《述学》故书的内容及编撰过程.并清理了由《述学》故书引起的关于汪中与章学诚的一段公案.  相似文献   
155.
萧山藏书家王宗炎是章学诚晚年归乡后的主要交往友人。章氏去世前曾将全稿付王氏校定,王氏十万卷楼钞本《章学诚全集》当因缘于此。十万卷楼钞本或由王氏后人抄成。该本部分篇章内容与大梁本两《通义》一致,部分与嘉业堂本《章氏遗书》一致,亦有超出两者之外的异文、跋语、逸文,有助于改进刊本之讹误、阙佚等,可促进章学诚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十万卷楼钞本经平步青、周作人递藏,平氏还对该本作了不少批校,亦颇有价值。  相似文献   
156.
在中国史学的灿烂星河中,《史通》和《文史通义》是仅有的两部史学理论专著。这两部专著因其稀少而弥足珍贵,更因为专著本身思想体系的博大精深而发出耀眼夺目的光辉:这两部史著被誉为史学批评发展史上的“双璧”。  相似文献   
157.
读书     
《宁海古戏台》浙江省宁海县境内曾分布着古戏台600多座,现存120余座,其中10座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宁海县古代的舞台文化艺术,对宁海县各处古戏台的建筑形制、建造工艺、艺术特色等等做了细致而深入的分析,充分发掘了文物古建筑的价值。同时,他们把古戏台还原到历史过程和生活氛围中去,利用丰富的乡土史料,让人感受到所谓高台教化,就是千百年来中国民间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58.
明末清初顾炎武提出“经学即理学”命题 ,开一代考据学之风。乾嘉年间 ,考据学发展到鼎盛 ,并日益脱离社会现实 ,流弊日显。针对这一学术风气 ,著名思想家和史学家章学诚提出了“六经皆史”说 ,强调学说不应脱离人事 ,反对为考据而考据 ,企图以此挽回一代惠戴之风  相似文献   
159.
章学诚作为一代著名历史学家,虽然在史学编纂上未能做出巨大成就,但他通过方志学编纂的实践经验,创立了完善的方志学理论,提出了"志乃史体""志属信史"的思想,构建了方志学三书的编纂体例,并提出了编纂方志学必须遵循"史家法度",才能使方志学成为"国史之要删"的主张,为当时乃至现在的方志学编纂留下了一份值得借鉴的宝贵理论.  相似文献   
160.
刘咸炘的目录学研究深受章学诚的影响,甚至于他在此领域内的重要著作都是直承《校雠通议》而成。虽然尊奉章学诚,但刘咸炘仍然毫不客气地罗列出五点瑕疵,且持之有据。另一方面,以章学诚的目录学成绩为基础,刘咸炘积极探索,在很多方面都有超越章氏的地方,尤其是他重视《隋志》,以及提出分类标准,并执之如一地改革四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