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1445篇
科学研究   111篇
各国文化   7篇
体育   31篇
综合类   60篇
文化理论   9篇
信息传播   131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106篇
  2010年   96篇
  2009年   103篇
  2008年   120篇
  2007年   116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122篇
  2004年   104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99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891.
媒介作为信息传递、交流的工具和手段,在人类社会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是人类摆脱原始的动物蒙昧状态,进入文明时代最重要的助推器之一。从人类史前时期的原始媒介再到口语媒介,而后是书写媒介、印刷媒介,直到今天已经在人类交流中获得极广泛应用的电子媒介、网络媒介等新媒介,媒介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与时俱进。上世纪中叶,人类社会已进入电子文化时代。电视机的迅速普及,不仅引出了家庭文化生活的革命性变化,而且对传统的新闻媒介形成尖锐挑战,引致文化生活和媒介环境的急剧改观。之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互联网的建立与广泛使用,人类对世界的认识  相似文献   
892.
提喻与其他修辞格一样,也是人类的思维方式,而且具有更高的认识论价值,它能使人从表面的视觉提高到深刻的洞察,具有言近意远、举一反三的认识论价值,它是一种极其普遍而又具有相当语言魅力的修辞形式.  相似文献   
893.
知行关系是中国哲学史上长期争论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毛泽东的认识论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以实践为基础探讨了知行关系,不但超越了中国传统的知行观.而且成为了中国具体革命实践的理论基础。本文主要从七个方面讨论了毛泽东的认识论对中国传统知行观的超越。  相似文献   
894.
人的理性与非理性是人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两种要素.理性在历史上曾经有过至高无上的地位,但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理性在认识论上的局限性也开始显露,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对非理性进行解构,完善认识论.  相似文献   
895.
西方音乐史编纂学的研究对象是西方音乐艺术发展的过程。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关涉中国西方音乐史学的理论建设和编纂实践问题。每一个成熟的音乐史编纂者都必定有着自己的音乐史观。因此,本文所探讨的西方音乐史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观念必然体现在笔者所著《西方音乐史》之中。  相似文献   
896.
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已成为当今世界主流儿童教育思想的支柱理论。在我国,皮亚杰学说的影响正在深入教育实践。可以预期的是,皮亚杰对儿童思维特殊性规律的揭示将给我国中小学教育改革提供崭新的思路。皮亚杰关于儿童思维的一个重要发现是:儿童不能把精神的东西和物质世界相区别,在成年人看来无生命的惰性事物,在儿童眼里大部分是活的、有意识的。他把这一现象称为儿童的“万物有灵论”。皮亚杰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向儿童提问和与儿童谈话,他的书中有丰富的儿童话语实例。  相似文献   
897.
根据蒯因论题"认识论成为心理学的一章",有些哲学家例如普特南等认为,自然化认识论拒斥了认识论的规范性问题,因而是纯粹描述性的。通过对蒯因文本严谨的解析,我们发现,自然化认识论并未抛弃规范性;相反,蒯因还有过建构理论的理想和实践,依然在探讨真理问题,还尝试建立科学预测的若干规范,等等。总之,自然化认识论仍然是规范的。  相似文献   
898.
事实和意义是两种不同的认识对象。近代认识论把认识是否符合事实作为衡量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把形成关于事实的客观知识作为认识的最高目标。在现代认识论中更多地考虑人的因素,认识的主体间性等问题受到重视,对客观事实和客观知识也提出异议。意义作为另一种认识对象受到现代认识论的关注,如何达成意义的共同理解成为讨论的焦点。  相似文献   
899.
罗素对亲知作了开创性研究,凯农立足于波兰尼默会认识论的识度,对亲知论作了出色的发挥,阐发了一种波兰尼式的亲知论。波兰尼式的亲知论对亲知的直接性(1) 亲知对象(2) 亲知主体(3)以及亲知和命题性知识的动态关系(4)的阐述,超越了罗素的亲知论。作者赞赏凯农的工作,但认为他在论理上亦有不够通透之处,对有关概念关系的分析不够充分。从理论上说,要证成亲知是默会认知的一种重要形态这一主张,须对感知性亲知和概念性亲知、原初性亲知和扩展性亲知作一番概念分梳。  相似文献   
900.
约翰·洛克是欧洲哲学史上著名的哲学家,西方近代经验论的集大成者。他的思想是极其丰富的,从而为他赢得在欧洲哲学史上盛誉的是他的经验主义认识论思想。洛克在他的巨著《人类理解论》中系统地、深入地论述了他的经验主义认识论思想。洛克认识论形成的社会背景主要包括两方面。第一,15世纪中到16世纪西欧哲学——洛克经验主义认识论形成的历史追溯。第二,十七世纪的英国——洛克经验主义认识论形成的肥沃土壤。洛克作为英国经验论的集大成者,其理论的形成是在英国资本主义的飞速发展中成长起来的。洛克的认识论认为知识的确定性是贯穿洛克认识论的主线。洛克认为,探求明白的、确定的知识,仅靠对理性或观念的考察是不能获得的,还要转向对语言的分析与批判。洛克对知识确定性的探讨,目的在于对人生确定性的探讨。因此,文中把洛克的经验主义认识论的主要内容概括为:(1)认识主题能力的分析;(2)观念知识的探究;(3)语言的理解分析。洛克的经验主义认识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1)对近代英国经验论发展的影响。(2)洛克的经验主义认识论对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和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发展的影响。(3)对德国古典哲学的影响。康德和费尔巴哈的哲学思想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来自洛克经验主义认识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