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篇
教育   283篇
科学研究   37篇
体育   62篇
综合类   41篇
信息传播   3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以学者伯纳德·韦纳(Bernard Weiner)在其归因理论中提出的"三个维度与六因素归因模型"为理论依据设计问卷,对武汉职业技术学院非英语专业15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旨在从学生的角度了解英语学习的归因偏好,以及性别差异对归因偏好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女生和男生的归因偏好基本是正确和合理的,倾向于一致,且他们在归因上的性别差异不显著,并发现努力、学习环境、兴趣和自信等因素是影响学生英语学习的最重要的几大因素。  相似文献   
32.
基于归因理论的大学生择业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归因理论作为社会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成果,可以对当代大学生择业的不良心态作一全景式探析,并在归因理论指导下,构建个性化就业指导模式,培养适合大学生自身个性特点的科学择业观,以形成当代大学生具有竞争力的“就业力”。  相似文献   
33.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甚至失败,如果多次出现类似情况就容易导致学生对自己丧失信心,陷入一种无助的心理状态。文章主要阐述这种心理状态产生的过程及教学工作者在实践中应如何采用合理的方法,预防学生产生和帮助学生脱离这种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34.
中国男子体操队奥运会制胜归因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对中国男子体操队在27届奥运会所取得的优异成绩进行归因分析,阐述奥运的备战策略,并结合这一论题阐明对科学的赛前训练控制的认识和见解.  相似文献   
35.
美育是语文教学的一大目标任务,同时也是激活语文课堂的主要途径。教育学、心理学和美学的基本原理,为语文课堂实施美育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而语文教材又为语文课堂实施美育提供了宝贵的现实依据。要在语文课堂更好地实施美育,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德育、智育和美育等方面的素养,也需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36.
不同类型、性别的高水平乒乓球混合双打运动员在冲突中有不同的行为及其归因,22对初始组合运动员和19对成熟组合运动员完成关系满意度量表和冲突中的行为反应及归因问卷。结果显示,不同性别的高水平乒乓球混双运动员在冲突中的行为反应存在显著差异;成熟组合比初始组合运动员之间在冲突中的行为和原因归因上存在更多差异。  相似文献   
37.
"五经论"是研究苏氏经学思想的重要材料,然其归属却一直含混不清。顾永新认为"五经论"应是苏辙所作,笔者认为此说值得商榷。本文从"五经论"的文句章法、思想内容及版本的流传分合等几个方面对其归属进行了综合考辨,得出结论为"五经论"应是苏轼所作。  相似文献   
38.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结构转型的进一步加剧,社会分化更加明显,贫富差距逐渐加大,农村弱势群体心理问题日益凸现。其中,归因偏差是形成农村弱势群体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要通过对农村弱势群体的心理归因分析,查找农村弱势群体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所在,有针对性地提出农村弱势群体心理归因偏差校正的化解对策。  相似文献   
39.
提高少数民族学生英语水平一直都是预科英语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调查问卷作为研究的依据,以韦纳的成败归因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阐述了成败归因与少数民族学生英语水平之间的关系,在对调查收集的数据运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学习者更倾向于把学习成败归因于内部因素。在成功归因上,高水平学生比低水平学生更倾向归因于内部因素;在失败归因上,不同水平的学生并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0.
贺泉莉  韦林 《高教论坛》2013,(5):30-31,35
反事实思维是在心理上对过去已经发生的事件进行否定,进而建构一种可能性假设的思维活动,是人类意识的一个重要特征,对人的情绪、归因方式、推理判断等有重要影响。文章回顾了国内外反事实思维功能的相关研究,在此基础上,指出有效的反事实思维策略训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危机干预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