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318篇
科学研究   10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2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3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311.
王惠民 《家教指南》2011,(5):123-124
本文对《敦煌遗书所见"素像"考》一文提出了不同的意见,认为"素像"就是"塑像",而"素书"可能是繁体字"书画"形似致误。  相似文献   
312.
吐蕃帝国于9世纪中叶结束了对河西及西域的统治之后,藏语文在这些地区继续使用,敦煌出土文献中,属于后吐蕃时代的藏语文献多达57件,时代均在10世纪末或11世纪初。既有沙州归义军政权与于阗、甘州回鹘间的通信,也有沙州与和周边地区相联系的书札,更有当地人所写的佛教典籍。藏语之所以在河西及西域长期流行,与吐蕃对这里有过数十年的统治密不可分,也与当地固有的多语言环境密切相关,自8世纪中叶始,藏语便逐渐成为当地居民母语之外的一种共用语,况且藏文字母较易掌握。这些因素促进了藏语文的广泛流行。影响所及,在西夏国境内,古藏文也得以流行,有关文献在黑水城和绿城也有发现。西藏本土缺乏9世纪中叶以后至12世纪以前的藏文文献,这些写本与印本的发现,正好有填补空白之价值,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313.
本文通过对9世纪前期的几份敦煌具注历日、《康再荣建宅文》、P.2729v《太史杂占历》等文书的考察分析,认为吐蕃统治敦煌时期,汉民族依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和延续本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和信仰习俗。从信仰角度来看,传统的建宅发愿行为乃至传统的占卜术数及相关的信仰习俗依然存在,遭受吐蕃压制的道教也融含于这样的信仰习俗之中。《太史杂占历》出自熟知或亲历西北唐蕃战事的道教术士之手,而这种涉及两国交战、带有反抗吐蕃侵略和统治色彩的道教占卜及法术活动,则以隐蔽形式流传着。  相似文献   
314.
日本杏雨书屋所藏敦煌写卷羽56号为玄应《一切经音义》卷1《大方广佛华严经》第3至第6卷的内容。该文移录了此残卷的内容,并以高丽藏本、碛砂藏本、《慧琳音义》转录之《玄应音义》以及碛砂藏本《华严经》经文对勘,作了详细的校勘。在此基础上,就写卷《玄应音义》与慧琳本之关系、《玄应音义》所据佛陀跋陀罗译本《大方广佛华严经》与敦煌写卷《大方广佛华严经》以及传世本《大方广佛华严经》的卷品开合不同以及高丽藏本、碛砂藏本与慧琳本的关系三方面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315.
徐畅 《家教指南》2011,(5):67-72
在1988—1995年间敦煌莫高窟北区石窟的考古发掘中,北区第64窟、137窟出土了共11片汉文残文书。荣新江先生首先将其比定为汉文《资治通鉴》。本文在此基础上详细探考了残片的版本、年代。据其照片进行初步复原,残片应当为左右双栏,半叶十一行,行二十一字的无音注大字建本《通鉴》,版心有刻工名"登"。通过与存世十一行无音注本《通鉴》的比较,可以发现,残片之刻本与张元济1918年购自广东,曾作为商务印书馆影印《四部丛刊》底本,建国后转入国家图书馆收藏(编号7372)的涵芬楼藏本《通鉴》为同版之别本。又据其不避宋讳及刻工姓名,可定为宋刻十一行本的元代覆刻本。借助B137窟的考古学年代及相关信息,可将残片年代进一步断于13世纪末到14世纪前中期。这反映了元代的敦煌与当时作为经济、文化中心的长江以南地区,依然保持着密切的交流。  相似文献   
316.
论述在敦煌歌辞研究中,由于人们对歌辞的用语习惯,尤其是对俗句法的认识不够,校录中易出现剥离、肢解原文的现象。其中有不识"状语隔开式前移"句而误校的,有误读"共用"句式的,还有错把"三字连文"分割开来注解的等等。指出尊重原卷,谨慎地分析、系统地归纳敦煌歌辞语言中的一些特殊句式句法对敦煌俗文学作品的整理校勘,对准确理解作品内涵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17.
从叙事学角度分析了井上靖的代表作《敦煌》中的人物,认为《敦煌》在故事情节发展上呈现二元式叙事结构。在话语故事时,文本着力表现人物各自所承担的角色功能以及相互关系,同时,文本中的类型化的人物还承担了一定的道德寓意。  相似文献   
318.
自上世纪以来,敦煌写卷的释读研究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各个领域诸如天文、地理、医学、经济、社邑等皆有涉及。这些书籍释读精当,校录允恰,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释文读本。但是客观而言,还是出现不少误释误录之处,以下就这些释录不当之处略陈数例,以俟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319.
敦煌壁画与中国画的现实创作发生密切的关系,张大千起了重要作用。张大千总结出敦煌壁画的十大亮点,其本人亦受益于敦煌壁画而创作出了伟大的作品。相比今天的大多数学者仅仅把敦煌壁画放在博物馆中作为"历史"的研究对象,张大千把它作为"过去史"延续到"未来史"而放在创作实践中,成为"现实"的借鉴对象,更体现了敦煌壁画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320.
敦煌汉简文书口语性较强,复音合成词的构词方式已基本成熟。其中联合式复音词有236个,占复音词总数的20.24%,分同义联合、类义联合、反义联合式的平等联合词和前制后、后制前式的不平等联合词两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