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403篇
科学研究   13篇
体育   24篇
综合类   48篇
信息传播   39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论高校武术文化教学与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华民族精神和武术文化的内在联系进行了分析,认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很有必要,而武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高校进行武术文化教学,对弘扬和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2.
当前,我国高职教育一方面发展态势良好,另一方面也面临着资金不足等困难,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广大高职教育工作者弘扬艰苦奋斗精神显得十分必要。可以通过加强思想教育,加强制度建设,建立长效机制,把艰苦奋斗精神落实到高职院校的各项具体工作中去。  相似文献   
43.
本文着重探讨在学校体育中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可行性、意义及具体方法,还论述了在学校体育中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与全面素质教育的关系。  相似文献   
44.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从历史文化学的视角对中西体育文化精神进行研究。研究得出:中西体育文化是异质文化,中国大陆型体育文化追求的是“天人合一”的和谐精神,西方海洋型体育文化追求的是“天人相异”的竞争精神。研究中西体育文化精神的差异,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加深对中西体育文化内在本质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促进中西体育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使世界体育文化得以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45.
对欧里庇得斯悲剧《美狄亚》中美狄亚"悍"之成因,评论界多停留在社会因素层面和伦理道德层面上。联系美狄亚所处的历史环境分析,其"悍"之成因有三:第一,与古希腊时期世俗人本精神的张扬有关;第二,与古希腊时期尚武的价值取向有关;第三,与作家推崇"酒神型"审美观有关。  相似文献   
46.
距今一百年前成立的南社,是中国文学史上人数最多、范围最广、活动时间最长的社团,是近现代中国的一个独特存在。当年,它以笔为武器,高举革命文学大旗,以昂然的激情唱响了中华民族觉醒的劲歌。它是民间组织,靠同仁们不言衰的激情和力量从事文学活动。它的革命文学的特性以及在发展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精神操守,对当时及后来的中国文学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南社文学现象是我们研究南社、探讨未来文学之路的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47.
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胜利的力量源泉,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长征精神在今天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的伟大长征的征途中,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与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48.
第四代导演的影片呈现出一种诗化与纪实相融合的美学风格,而不只是单纯的纪实美学.这种电影美学风格具有深刻的文化意义.他们的作品不仅在客观、冷静地陈述中较好传承了历史积淀的悲剧精神,而且从平民视角审视社会历史现实,完成了对人文精神和人道主义情怀的讴歌,同时还带有一定的民族色彩.这些都开拓了民族电影发展的空间,加快了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进程.  相似文献   
49.
大庆精神是大庆城市文化的核心,也是我国民族精神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外语教学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部分,以其独特的文化教学模式,成为大庆精神弘扬与国际化传承的一个有效途径。以大庆精神为指引,把握文化教学的大方向,并在外语教学中融入大庆精神文化内容,培养具有高尚情操的人才,使之在国际领域内得以弘扬与传承,打造大庆精神品牌,提升大庆的国际地位。  相似文献   
50.
剔除其偏激的矫枉过正之弊,后现代主义有可取之处:活用逆向发散和游变的思维,崇尚多元异质平等观,倡导关怀伦理观。它启示教学论向从终极的外在到儿童切实的可持续发展,从一切给定到一切创造生成,从“科学”灌输到生命对话,从刚性评价到普遍关怀等方面转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