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279篇
科学研究   33篇
体育   61篇
综合类   41篇
信息传播   2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31.
人性包括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本文认为人性本质是利己心,利己心本无善恶,善恶是对事物性质的判断,善行恶行只是实现利己心的手段。因此对于人类整体来说,人性不存在普遍的善恶。教化的目的,就是要教人用善的意志和手段实现利己心。  相似文献   
432.
北宋时,相扑盛行,不但出现了类似竞技化的全国性比赛,还发展了娱乐化相扑,其中女子相扑的流行是北宋相扑一大风景。文章在文献梳理基础上,相异于以往从上而下的视角,采用巴特神话修辞法深入北宋当时社会实际生活从下而上的视角对北宋相扑盛行神话进行探究,指出:君民交融、君王的开放与包容、裸身权力构建、技术创新模仿、性别身份趋同等5个方面是北宋相扑盛行的向度归因,这些向度共同体现了北宋外向性的社会特征,隐喻了社会的外向特征促进了相扑的发展。  相似文献   
433.
社会情绪是指大多数社会民众,在某一时间段内针对某一必须共同应对的社会事件产生的共同感受。防御策略、社会比较、责任归因、情绪从众、文化建构等机制对社会情绪的性质、强度、指向对象的动态变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中,可通过这些机制的相互协调,实现社会情绪动态平衡,积累社会正能量。  相似文献   
434.
以参加2003年全国蹦床冠军赛和五城会蹦床比赛的蹦床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蹦床运动员归因以及与运动成绩的关系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蹦床运动员的基本归因类型为:面对成功或对比赛结果满意时,倾向于外部的、稳定的、可控的归因;面对失败或对比赛结果表现不满意时,倾向于外部的、不稳定的、可控的归因。蹦床运动员的归因倾向,在性别、年龄、运动等级上有显著性差异,而在文化程度、训练年限上无显著性差异。失败情境下的稳定性维度与运动成绩有显著性意义,优秀蹦床运动员与一般蹦床运动员的归因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35.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国家必修课程,着眼于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但目前该课程的实施现状并不理想,多数中小学对该课程重视不够,师资缺乏,课程资源开发也不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想得到有效实施,就必须完善评价制度,配备专职教师,经常举办竞赛活动,注重课程开发。  相似文献   
436.
运动归因与学生积极体育活动态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体育教学的角度 ,对学生运动归因方式与体育活动情感障碍的关系做了多维的分析考察 ,提出了通过归因训练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水平 ,克服体育活动情感障碍 ,使之形成积极的体育活动态度的设想及措施  相似文献   
437.
归因训练研究的理论综述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王斌  马红宇 《体育科学》2000,20(3):79-82
归因训练成上前归因研究的重要领域。作者对归因训练的指导原则、研究历程和发民菜方向等做了较为系统和深入的分析评述,针对归因训练的理论发展提出了以下理论构想;在模式;探索新的归因训练方法;结合归因效果论开展研究;检验归因训练效果的保持和迁移性。  相似文献   
438.
小学生学习心理与师生关系的现状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继平  高玲 《教育研究》2005,26(1):63-68
经过对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的2 267名3-6年级小学生进行学习效能感、学习动机、学习焦虑、学习归因和师生关系现状的调查,结果发现:高年级学生与中年级学生在自我效能感、学习动机、学习焦虑和师生关系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学习动机和师生关系方面,男女学生的性别差异显著;学习效能感、焦虑程度、师生情感关系和地位关系能够预测小学生的学业成就。  相似文献   
439.
基于Weiner的成败归因理论与Jonassen和Ionas的因果构建理论,运用纵向重复测试的实验设计,探索技能学习中认知归因走向过程.结果显示:在技能学习过程中,学习困难感与任务专注的关联归因是一个由内部到外部,再回到内部的动态过程.对学习任务专注进行分析发现,认知归因的走向也呈现同样模式,这一现象揭示在技能学习过程中任务相关信息对学习效果归因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