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19篇
  免费   303篇
  国内免费   85篇
教育   10282篇
科学研究   1069篇
各国文化   44篇
体育   905篇
综合类   744篇
文化理论   8篇
信息传播   85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126篇
  2021年   216篇
  2020年   328篇
  2019年   222篇
  2018年   186篇
  2017年   202篇
  2016年   219篇
  2015年   380篇
  2014年   1511篇
  2013年   1691篇
  2012年   1630篇
  2011年   1367篇
  2010年   1084篇
  2009年   912篇
  2008年   1015篇
  2007年   475篇
  2006年   468篇
  2005年   382篇
  2004年   385篇
  2003年   360篇
  2002年   330篇
  2001年   179篇
  2000年   99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研究性学习方法具体落实在化学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教学形式的愉乐化、教具制作的科学化、板书设计的合理化、课后作业的能力化.  相似文献   
102.
消费道德与市场经济秩序的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秩序关系到国家的前途与命运,但市场本身、政府调节、法律约束对市场秩序的规范作用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必须发挥消费道德的规范作用。消费道德对市场经济秩序的规范既是必要的、重要的,也是可能的,但要在良好的社会风气、健全的法律制度条件下,通过消费消费善恶观的确立、消费良心机制的作用、消费正义的伸张、消费义务的明确等途径来实现。为此,我国要加强培育消费道德。  相似文献   
103.
儒家在生死观上重个体生命的本体存在,主张以“义”来构建现世的生活,同时又不否认“死”的存在。认为超越死亡的唯一办法就是摆正义利观,做到生死两安,生死和谐。儒家这种主张以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融个体生命于众生之中,超越生死,实现永生的生死伦理,对构建和谐社会健康个体的塑造、教化有着积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04.
和谐社会的组成要素有很多,但是其内在的本质规定在于对人的自由的最大限度的尊重,在于对人的价值的充分认可,在于人的幸福感的获得,其最终目标在于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只有建立在人的伦理精神之上的社会组织才具有能动的自我调节功能,才能使社会的一切组成要素在人的作用下始终保持良性互动的“和谐机制”。  相似文献   
105.
克隆人技术可分为治疗性克隆和生殖性克隆。治疗性克隆日益得到世人的宽容或支持,而生殖性克隆仍遭到大多数人的反对。理性剖析这一现象蕴涵的内在本质,不难得出生殖性克隆与治疗性克隆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道德鸿沟。有理由相信,随着克隆技术的进步,生殖性克隆终将和治疗性克隆一样被人们逐渐接受。  相似文献   
106.
性道德教育是高职生性教育的核心,也是高职生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传统的性道德观念受到冲击,加强对青少年性道德教育的呼声日益强烈。本文在广泛的调查分析后认为,高职生性道德现状存在二大方面的问题:一是性道德观念陈旧与开放交织,二是性道德行为具有自主性、轻率性和可变性特点;而这些问题的成因与高职生的身心特点、学业特点、性道德教育的缺失以及大众传媒与家庭环境的不良影响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7.
唐春晖 《培训与研究》2007,24(10):72-73
精神损害的国家赔偿是国际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立法趋势,而我国的《国家赔偿法》却并没有对此做出相应的金钱或者物质赔偿的规定。面对现实生活中行政权的滥用,为了确保公民的权利得到有效的保障,构建国家赔偿中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是中国法律发展的必然目标。  相似文献   
108.
如今人们忙于建构全球伦理, 却不去拷问它源于何处和其价值义理归趣。本文从普遍的源起出发, 认为普遍性就蕴育着理性主义。而全球伦理萌发于理想与制度理性的内在紧张关系, 为了摆脱制度理性给社会带来的暴力和禁锢, 人们寻找离政治意识形态较远,而对人性又比较亲和的伦理问题, 作为解决它们内在紧张之路向。因此, 全球伦理之起点是对制度理性所设制的专制主义不满, 把制度理性可表述的框架放大, 为制度理性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由此观之, 全球伦理之萌生, 既是制度理性自发性进化结果, 又是普遍主义理想与制度理性关系筹划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9.
ABSTRACT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impacts of co-residence (admitting women to men’s colleges and men to women’s colleges) at the University of Oxford beginning in the 1970s. Co-residence increased the representation of women undergraduates at Oxford to near parity with men; the representation of women in academic positions rose but not as substantially as that of women undergraduates and postgraduates and today women comprise still only a third of academics in the colleges of the university; the fellowships of the former female colleges became genuinely mixed, the fellowships of the former male colleges more slowly; women are less likely to be appointed head of a former men’s college than are men to be appointed head of a former women’s college; the quality of Oxford undergraduates rose with the increased number of female undergraduates; and the quality of undergraduates in the former male colleges rose at the expense of the female colleges.  相似文献   
110.
卞孝萱先生学识渊博 ,是享誉海内外的文史专家。虽年届耄耋 ,著作等身 ,而犹精神矍铄 ,笔耕不辍。为恭贺先生八十华诞 ,我们编选一组文章 ,以展示先生的学术风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