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6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3篇
教育   247篇
科学研究   170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110篇
综合类   16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6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119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5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To increase participation of students of color in science graduate programs, research has focused on illuminating student experiences to inform ways to improve them. In biology, Black students are vastly underrepresented, and while religion has been shown to be a particularly important form of cultural wealth for Black students, Christianity is stigmatized in biology. Very few studies have explored the intersection of race/ethnicity and Christianity for Black students in biology where there is high documented tension between religion and science. Since graduate school is important for socialization and Black students are likely to experience stigmatization of their racial and religious identity, it is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their experiences and how we might be able to improve them. Thus, we interviewed 13 Black Christian students enrolled in biology graduate programs and explored their experiences using the theoretical lens of stigmatized identities. Through thematic content analysis, we revealed that students negotiated experiences of cultural isolation, devaluation of intelligence, and acts of bias like other racially minoritized students in science. However, by examining these experiences at the intersection of race/ethnicity and religion, we shed light on interactions students have had with faculty and peers within the biology community that cultivated perceptions of mistrust, conflict, and stigma. Our study also revealed ways in which students' religious/spiritual capital has positively supported their navigation through biology graduate school. These results contribute to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why Black Christian graduate students are more likely to leave or not pursue advanced degrees in biology with implications for research and practice that help facilitate their success.  相似文献   
42.
网络用户信任感知推荐的准确性设计是提高用户间的社交网络辅助信息信任度的重要依据。传统的网络用户信任感知推荐算法采用的是基于社交网络服务和用户评分的推荐系统,主观性较大,协同过滤效果不好。提出一种基于网络动态干扰监控的信任感知推荐算法设计新方法,设计自适应神经模糊系统网络动态干扰监测算法,构建基于向量空间模型的信任度评价指标体系结构,通过调整网络拓扑权重向量设置信任度周期响应加权变量自适应函数,有效降低迭代算法的运算成本,避免了自适应神经模糊系统网络动态干扰监测加权权重成固化状态,提高抗干扰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算法能使社交网络感知推荐模型的预测误差减少,推荐可靠性优于传统方法。  相似文献   
43.
林亚清  赵曙明 《软科学》2014,(4):62-65,77
对广东省内300家企业进行了大规模的问卷调查,最终获得了1533个有效员工样本,实证研究发现:乐观对于员工离职倾向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并且在高水平的领导成员关系和组织支持感的工作环境下,这一负向关系会加强;反之,低水平的领导成员关系和组织支持感情况下则不会影响这一负向关系。  相似文献   
44.
严安 《现代情报》2014,34(1):79-83
百度产品如百度知道、百度百科、百度文库等是基于Web2.0应用的知识共享平台,用户不仅可以搜寻知识,而且可以贡献知识,被认为是重要的社会图书馆系统。本文结合数字鸿沟,探讨用户对百度产品易用性(能力鸿沟)和有用性(产出鸿沟)的感知差异,旨在推动社会图书馆系统的健康发展。首先进行量表设计;然后基于量表搜集数据;再针对数据进行分析,包括测量模型有效性检验、易用性和有用性的频数统计及相关分析;结合数据分析,用图的方式展现了用户在感知差异性上的分布状态,发现能力鸿沟和产出鸿沟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  相似文献   
45.
本文通过对乡村游客感知价值的相关理论及实证研究的梳理,分析了旅游前、中、后不同阶段游客的感知价值及相关影响因素,提出要通过合理的营销刺激和有效的期望管理、数字化产品信息和可视化产品特点、丰富旅游活动和提升服务设施、重视售后服务和建立沟通渠道等策略来提升乡村游客感知价值,拓展乡村旅游消费市场。  相似文献   
46.
贾亚娟  张新奇 《资源科学》2022,44(10):2060-2073
伴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快递包装带来的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问题不断加剧,提高快递包装回收利用率是实现绿色物流与资源可持续化的关键所在。本文基于东北、中部和西部地区1151份消费者调查数据,通过Probit模型分析环境认知(环境关心、环境态度、环境责任)、感知利益对消费者参与快递包装分类回收意愿与行为悖离的影响,运用层次回归将政策宣传、便利程度对环境认知、感知利益与消费者回收意愿与行为悖离关系的调节效应纳入分析,进而通过ISM模型探析各影响因素之间的逻辑层次关系。结果表明:①环境关心、环境态度、环境责任、感知利益均对消费者参与快递包装分类回收意愿与行为悖离存在显著负向影响;②政策宣传、便利程度不仅对消费者回收意愿与行为悖离产生显著负向影响,还在环境认知、感知利益对消费者分类回收意愿与行为悖离的影响路径中发挥了负向调节效应;③年龄、受教育程度和网购次数对消费者分类回收意愿与行为悖离具有显著负向影响;④逻辑层次关系显示,消费者参与快递包装分类回收意愿与行为悖离的表层直接原因是环境认知和感知利益,政策宣传、便利程度是中层间接因素,年龄、受教育程度、网购次数是意愿与行为悖离的深层根本因素,而且深层和中层因素均要通过表层直接因素才能对消费者分类回收意愿与行为悖离产生影响。因此,提升消费者环境认知能力、完善消费者参与回收的激励政策和回收设施以及加强政策宣传,对于消费者参与快递包装分类回收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7.
魏烨 《体育科技》2014,(2):90-91
计划行为理论已被学者广泛用于各种行为研究中,并作为探讨解释个人采取某一特定为的主要理论基础。整理历年国内外学者研究民众参与休闲体育行为意向相关文献,通过分析可知计划行为理论假定的行为意向受态度、主观规范及知觉行为控制三个预测变项影响。  相似文献   
48.
观察了大运动量训练期8名自由式摔跤运动员应激激素、焦虑水平及主观强度感的变化。研究过程中,每周安排11次大运动量训练,共进行2次实验,每次3个取样点(运动前、即刻和次日晨)。结果显示,两次取样时期次日晨ACTH水平较运动后即刻明显降低;C水平在第二次取样运动后即刻水平和次日晨水平明显高于运动前的,并且该时期运动后即刻C水平也明显高于第一次取样时期运动后即刻水平;E水平在第二次取样运动后即刻水平明显高于第一次取样运动后即刻的,且次日晨该激素水平也明显高于第一次取样次日晨的;血浆β-END水平在第二次取样运动后即刻水平明显高于运动前,也高于第一次取样运动后即刻,第二次取样次日晨该激素水平均低于运动前和运动后即刻水平,同时低于第一次取样次日晨的;血清NE水平变化与β-END水平变化类似;而RPE等级和焦虑水平在两次测试中呈现出运动后即刻水平高于运动前和次日晨的趋势,但不明显;RPE等级与诸多应激激素之间存在着弱相关关系。这预示着,在运动员身体机能评定工作中欲采用简单易行的显示身体机能的外部指标来表现不易测到的内部变化还需努力。  相似文献   
49.
本文描述了分布于中国西藏东南部的荨麻科的一新亚族——球隔麻亚族,一新属—— 球隔麻属及其模式种球隔麻。它被认为是苧麻族较原始的一个类群。其环状柱头及球形药隔 在荨麻科中至今还是首次发现。  本文还论述了荨麻科植物的柱头特征、类型及其分类学意义,并探讨了它们的演化趋势。  相似文献   
50.
李琪  殷猛  王璇 《软科学》2016,(8):107-112
基于个人信任倾向和五大信用服务工具的相关研究提出假设,以五大信用服务工具对消费者信任感知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个人信任倾向显著影响消费者对五大信用服务工具的信任感知;声誉反馈和商誉标识对消费者信任感知影响最大。其次为第三方保障服务和信用印章,第三方支付担保的影响不显著;第三方支付显著影响消费者对第三方保障服务和信用印章服务的感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