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7篇
  免费   2篇
教育   253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15篇
综合类   10篇
信息传播   1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中华苏维埃政府曾被号称为"空前的真正的廉洁政府"。中央苏区时期,反腐败斗争取得卓越的成绩与舆论监督有着密切的联系。作为苏维埃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在充分发挥自身功效的过程中,体现了以下鲜明的特点:内容丰富、语言通俗;发行量最多、影响力最大;鼓励与批评相结合;党和政府的支持与保护;群众的积极参与;公开署名;及时公布处理结果等。  相似文献   
102.
粤闽赣交界区域的革命老区,有着丰富的以中央苏区为特色的红色资源。应该开发利用其资源优势,实现中央苏区红色资源的社会教育价值、经济发展价值以及区域城市品牌价值,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03.
随着中央苏区重要的历史地位和革命根据地法制史研究的深入,必然导致中央苏区法制史渐成独立的研究领域。中央苏区法制史研究大致经历了沉寂、奠基和发展、升温和拓展三个时期。学术史的回顾有助于梳理已经取得的成绩,发现存在的不足,展望今后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04.
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开展群众工作,发展民主政治、推动根据地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开展反腐倡廉工作,获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与拥护,促进了根据地的各项建设,积累了宝贵的执政经验。  相似文献   
105.
20世纪30年代上半叶,中央苏区掀起了一场声势颇大的反腐倡廉运动,颁布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反腐倡廉举措,积累了丰富的反腐倡廉建设的历史经验。这些基本经验主要包括:坚持党的领导是反腐倡廉建设的政治前提;实行民主选举是反腐倡廉建设的制度基石;建立监督体系是反腐倡廉建设的制度核心;依靠人民群众是反腐倡廉建设的力量主体。  相似文献   
106.
李曙光 《上海集邮》2014,(11):38-42
陈祖任的母亲是为了保护当红军的儿子而光荣献身,具体时间有两种说法。陈家的亲戚们告诉说,1934年当中央红军长征离开兴国后,国民党在苏区实行白色恐怖,他们抓到了陈祖任的母亲,逼她写信,把儿子叫回来,老人家坚决不从,宁死也不肯泄露红军的行踪,结果被吊死在村口的大树上;《开国将士风云录》一书说,1930年秋,13岁的陈祖任参军入伍来到红四军后方医院,"因参加红军,敌人残忍得将他母亲吊在树上活活打死,父亲也经常被关起来毒打。"  相似文献   
107.
苏区各类学校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在遵循苏区政府文化教育总方针的前提下,革命教师积极投身于艰苦的斗争实践中,成为粉碎敌人"围剿"、培养革命人才、扩大与巩固根据地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108.
中央苏区时期政府财政的作用主要在于保证苏维埃革命费用的一切支出,因此确保财政预算收支平衡就显得十分必要。在革命斗争形势不断严峻的情况下,苏区财政超支压力倍显沉重,为此苏维埃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以控制,保证了对革命战争和政权建设的财政支持,其在财政治理方面的相关做法及其经验,值得研究与借鉴。  相似文献   
109.
正东固平民银行发行了中央苏区第一张纸币,开创了红色中华金融史,成为中国红色金融之源。东固根据地"上有井冈山,下有东固山"。位于江西吉安、吉水、永丰、泰和、兴国5县之交的东固苏区,全盛时期面积有2000多平方公里,人口约15万(一说为950平方公里,人口5万),是党在土地革命时期创建的最早的苏区之一。它是赣西南土地革命的中心,是孕育赣西南革命根据地的胚胎和奠定中央  相似文献   
110.
这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真实故事. 薄复礼是一位出生在英国曼彻斯特的瑞士传教士,早在1922年就来到了中国,在上海、重庆待了 一段时间后,最后落脚贵州遵义.1934年10月,在去往黔东南镇远的路上,薄复礼和夫人不期然与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遭遇,成为红军的"俘虏".当时,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党中央、中央红军被迫准备转移,遂命红八军和红十六军组成红六军团,西征贵州,力图与贺龙红三军在旧州一带会合.红六军团共12000余人,军团长是萧克,政委是王震,军政委员会主席是中央代表任弼时. 这一扣留不打紧,却成就了将军与传教士的一段跨国友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