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6篇
科学研究   3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A lack of qualified teachers and low enrollment in the geosciences exist at both secondary and tertiary levels in the United States. Consequently, it is unlikely that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achieve scientific literacy without an increase in both of these populations. To address these problems, we pose research questions, highlight sociocultural theories, and provide examples of other science education research as possible avenues by which to explore these related problems. We argue that such research studies are necessary to inform science education policy and advance national scientific literacy. © 2009 Wiley Periodicals, Inc. J Res Sci Teach 47:121–129, 2010  相似文献   
22.
李四光是卓越的地质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他是伟大的爱国者,为祖国的建设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李四光是我国地质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一生可说是我国地质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旧中国到新中国发展过程的一个历史缩影。  相似文献   
23.
日本静冈大学理学部地球科学科的大学教育适应其国家基本国情。教授实验室制度、学术研讨制度、公共基础实验平台、大型仪器开放制度以及野外实习等构成统一的教育教学模式。该教育模式具有一定的优点,对学生自学能力、动手能力、科研探索能力和学术表达能力都有较好的锻炼,且科研成本相对低廉,有利于人才的培养。但是,该教育模式也有不足之处,学生受教授专业知识结构影响较大,对学科整体把握程度存在欠缺。  相似文献   
24.
本文通过对我国“十一五”期间地学类专业教材建设与出版情况的分析,指出了我国目前地学类高等院校在教材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对“十二五”期间我国地学类专业教材的编写与出版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25.
论地学科研信息化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学科研信息化环境(e-Geoscience)是在传统地球信息科学基础上,利用新一代信息化基础设施和信息技术,发展起来的支撑地学创新研究及其政府决策服务的科学研究信息化环境。文章提出了e-Geoscience的核心要素及其概念模型,研究了e-Geoscience的典型特征,分析了在Web 2.0、物联网、移动通讯、语义网、云计算等新技术的支撑下,e-Geoscience的技术体系:地球信息资源多源化采集、存储技术、分布式/高效能地学计算技术、地学信息资源共享、精确发现与智能推荐技术、地学数据挖掘与可视化技术以及协同研究技术。最后讨论了地学信息资源持续共享、质量保障、智能发现以及e-Geoscience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并给出积极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6.
针对海洋地球科学实验教学的需要,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建设了海洋地球科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利用虚拟现实、人机交互等信息化手段进行实验教学,建设完成了包含海底探测技术、地球科学野外实习、特色课程实验等3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共15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模块。该平台特色显著、虚实结合、互相补充,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7.
地球科学的影响和贡献不仅仅取决于其本身价值的大小,还取决于人们对地学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取决于地学文化传播的深度和广度。在资源环境和人地矛盾日益突出的今天,探讨如何加强地学文化传播,实现科学发展,已经成为一项迫切的任务。对此,含地学类高等院校的地学教育工作者应发挥更大的作用,培养一批有深厚地学文化素养和较强传播能力的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28.
楼亚儿 《编辑学报》2020,32(2):184-187
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已经成为我国期刊界的奋斗目标和研究重点,以优秀地质学期刊办刊实践为例,探讨提高科技期刊学术质量和影响力的举措和途径,包括倡导出版单位+专家办刊的模式,充分发挥科学家在办刊中的重要作用,依托高层次学术活动获取优质稿源,开展多个单位强强联合办刊,积极挖掘优质办刊资源,高薪聘请高水平主编,任用对期刊充满“强刊梦”情怀的优秀办刊人等,以期为其他学科期刊的办刊同行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9.
关于地球科学教学方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球科学教学的首要目标就是让学生能把他们的所学灵活运用到新的场合,而不是死记硬背和照搬照套.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鼓励学生积极进行科学思考,提高学生在学习地球科学学科时的兴趣,这样才能显著提高他们在将来工作中的成就.  相似文献   
30.
本文在分析当前GIS专业学科特点基础上,阐述了实践教学和专业特色的重要性,结合本校学科优势,提出了具有地学特色的GIS实践教学模块,介绍了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设计理念以及与各个课程的衔接关系,以及实践教学的评价方法以及教学效果。本文认为GIS地学基础野外教学实习不仅体现GIS专业特色,而且是GIS专业人才培养的良好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