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1篇
教育   40篇
科学研究   11篇
体育   11篇
综合类   9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徐风 《百科知识》2014,(3):27-28
正科学研究发现,人的感觉器官如听觉或视觉,当其中一个存在缺陷时,另一个就会变得更加敏锐。比如,在生活中我们发现,视力正常的人触摸盲文,他们的分辨能力远逊于盲人;人们在盲人身边说话,声音很低,以为他们不可能听见,结果他们却听得明明白白。这是为什么呢?圣经说:上帝给你关上一道门,同时给你打开一扇窗。盲人加强了他们剩余的感知能力,用来弥补失去的视力。  相似文献   
22.
本文将生物学中的"代偿机能"理论运用于数学教学,提出了"和谐、主动、能力复合"的数学教学新理念,该理论的关键在于:以变应变,开拓创新.  相似文献   
23.
本文首先对留守高职生心理成长现状进行了客观的阐述,对留守高职生亲子关系产生的原因和影响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提出了高职院校应从教育的角度出发,以弥补因亲子关系的缺失而导致的留守高职生成长问题为目的,为留守高职生展开科学的教育工作,进而使留守高职生健康的成长。  相似文献   
24.
近些年来,为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其中,学费补偿贷款代偿政策具有显著代表性。为更好的了解大学生对学费补偿贷款代偿政策的执行意愿,以西南大学全日制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政策对象覆盖范围、城乡大学生服务意愿、专业供需、区域服务意愿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现状,找出问题,并从扩大政策对象、增强宣传引导、促进校地合作、增加优惠政策、建立长效机制五个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从而进一步提高学费补偿贷款代偿政策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25.
本文阐述了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发现史、化学本质、产生部位、生理功能、作用机制、产生调节以及促红细胞生成素在红细胞系统疾病的治疗及鉴别中具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6.
27.
在英汉习语翻译中,由于两种语言的不同,可能会使其原有的音美、形美和意美流失。在翻译中如果以最佳关联和最大趋同原则为准绳,采用一些灵活的方法进行代替和补偿,达到不等而等、不忠而忠的制衡效果,可以将信息的流失减到最低程度,使不完全美趋于完美,而最大限度地留住原文之美,以达到传输信息、传达意义和促进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28.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从内隐社会认知角度对攻击性、良性竞争,以及学校体育在培养学生良性竞争中的作用与产生机制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从内隐社会认知角度而言,人的攻击性与生俱来,攻击性具有内隐性,攻击性是自动的、无意识的,它需要采用间接测量的方法;因为攻击性的存在,竞争存在着适度的良性竞争和负面的过度竞争;学校体育既是释放学生内隐攻击性的代偿性途径,又是培养学生良性竞争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9.
韩玉彩 《东南传播》2022,(8):117-119
我国的户外音乐节自2000年起步发展,随后举办数量和参与人数逐年增加,形成独特的文化现象。本文将户外音乐节视作一场仪式狂欢,研究户外音乐节成为互动仪式的要素以及户外音乐节作为互动仪式产生的结果。从互动仪式视角来看,户外音乐节的参与者通过集体狂欢的仪式,在符号建构的情境中实现心理的代偿性满足,将个体的情感能量凝聚升华为集体的情感认同,并通过身体在场或是虚拟身体在场的方式参与到互动仪式中,共享情绪价值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30.
《新闻界》2022,(3)
媒介是情感流通的渠道和形塑情感文化的社会空间。在智能手机建构的媒介环境下,作为“互联网原住民”的留守儿童,其数字实践对自身情感社会化的影响问题亟待被关注。基于安徽、江苏等地的田野调查,本文尝试从多角度探讨智能手机对留守儿童情感补偿机制的建构,并对此类补偿的局限性及留守儿童情感发展新困局进行层层剖析。研究发现:家庭氛围、教育和互动等方面的不足构成留守儿童情感的原生困境,也是推动他们向数字世界迁移并寻求情感补偿的内生动力;智能手机从连接中介、网络文化和社交资本三维度分别为留守儿童提供间接性补偿、替代性补偿和移位式补偿,此“数字代偿”机制使虚拟情境下的情感社会化成为可能。但数字代偿的程度是有限的,“不充分代偿”使生发于亲子陪伴中的依恋情感难以在虚拟场域中再造,甚至衍生出更强烈的剥夺感和“虚拟化”的情感能力等“代偿异化”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