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8篇
教育   4篇
科学研究   4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我国高校产学研合作现状与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我国高校产学研经费强度、区域、学科分布特征、技术转化等方面的梳理,分析现阶段我国高校产学研合作的现状与特点,以期为今后高校深化产学研合作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2.
学术团队核心能力的构建与成长统一于学术团队的发展历程之中。本文以组织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描述了高校学术团队核心能力在生命周期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探讨了学术团队与团队核心能力的协调性成长关系,以期为规范高校学术团队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3.
UNDP(2001)创立的技术成就指数能全面反映一国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的基础能力.结合创新型城市的本质要求,计算了2001-2008年21个创新型城市的技术成就指数.结果表明,21个创新型城市技术成就指数及4项子指标都呈现出递增态势,各创新型城市在新技术扩散、旧技术扩散和人力技能等方面差距不大,并趋向收敛,而在技术创造环节则存在显著差异,这也直接导致了各城市技术成就指数的差异.同时,21个创新型城市的技术成就水平差距在总体上是绝对β收敛,在加入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对外开放程度等控制变量后,21个创新型城市技术成就指数的收敛性表现得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24.
我国汽车产业技术能力发展战略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许治  师萍 《中国软科学》2005,(5):126-129,125
20年的合资发展历程,使汽车产业成为我国五大支柱产业之一。但是,我国汽车产业的自主研发能力没有得到显著提高。从政策面讲,国产化偏好、严格的行业管制、合资模式的弊端以及转轨时期体制特征等是制约汽车产业技术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本文认为,产业政策的调整、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自主研发权的掌握以及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企业制度,是提升我国汽车产业技术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5.
政府公共研发对企业研发行为的影响:国外研究评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许治  吴辉凡 《科研管理》2006,27(2):45-50
政府为矫正市场失灵而采取的政府公共研发投资,尤其是对企业的研发资助是否会对企业的研发投资产生挤出效应,一直是西方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几十年来,西方学者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尽管目前这种研究仍存在很多缺陷和不足,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认识,但他们的研究方法论、定量研究方法与手段、重视实证研究的传统对我国相关科技政策绩效评价仍有很强地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6.
27.
企业孵化器国际研究已经开展几十年,但已有研究还比较碎片化,缺乏系统梳理和统一的理论认识。采用文献计量与内容分析结合的方法,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收录的1985—2017年孵化器领域国际研究文献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对该领域研究文献发展脉络、最高产国家分布、产量最高期刊分布、最高产作者,以及主要理论视角等方面展开全面分析;并从孵化器为什么存在、孵化器类型、孵化过程、孵化模式、孵化机理、孵化绩效6个方面,重点分析当前孵化器研究热点议题。最后,从研究情境、研究方法、理论基础及重要议题4个方面系统总结未来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8.
 在企业运行中,实际上存在一个“企业-用户-政府”系统。其中,研究开发和服务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激励创新的一种途径。本文首先以4个实例对此展开论述,对主体、环境和功能要素给以界定,然后运用“创新系统要素联动方法”加以分析。这里,联动(linkage)是指系统要素间持续的交叉作用。  相似文献   
29.
高校科研团队合作程度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许治  陈丽玉  王思卉 《科研管理》2015,36(5):149-161
科研团队是大科学时代最基本的科研组织形式,但现实中科研团队缺乏有效合作却成为中国科技发展痼疾。论文从科研团队合作网络角度分析对科研团队合作紧密程度的影响因素,并以华南地区部分高校92个团队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小规模团队(10人以下)在合作网络密度与合作强度上均优于大规模团队(25人以上),且成立时间短的团队合作程度最高;(2)样本团队成员中不同学科背景对学术合作没有显著影响,也反映现实中团队成员跨学科合作并没有有效实现;(3)团队角色的完整性与均衡性对合作网络密度、合作强度有显著正向作用,表明团队角色完整性与均衡性对团队有效合作至关重要;(4)团队冲突对科研合作有负向作用。为此,在推动高校科研团队发展中应尽可能控制团队规模;尤其要注重团队中角色的完整性与均衡性,团队成员需要有明确的角色与功能分工;建立规则化解冲突机制,减少合作冲突。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