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8篇
  免费   1篇
教育   201篇
科学研究   20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15篇
综合类   9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7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41.
从永恒主义教育哲学到对我国教育研究中"传统热"的观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怀旧情结作为慰藉心灵的因素应给予一定的理解和认同 ,但它膨胀、溢出而成为一种复古倾向从而作为回应现代文化危机的策略 ,应给予批判。我国教育研究中的“传统热”和永恒主义教育哲学的复古倾向相比更有它特殊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42.
怀旧是人们对过去的一种含有情感的记忆及感时伤怀的一种情绪。它总在人们的内心深处绵延,又在日常生活中和文艺作品中得到不断的、反复的体现。从心理学角度看,怀旧心理与人们不可遏制的、普遍存在的怀旧情绪和回归愿望息息相关。它的内在心理机制,在自动寻找心理掩体和回归集体无意识方面得到了最为深刻的体现。  相似文献   
43.
“觉今是而昨非”之后:近年“成长小说”漫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一种文化姿态浮出历史地表,是近年成长小说与以往涉及成长母题的小说之间的根本区别。其共同特征为:小说的主人公是性格尚未定型、成熟的青少年;主人公与生活于其间的人和环境的关系,有教育与被教育的明确的施受关系;主人公的文化成长得到确定而充分的表现;成长质材足够的叙事维度。世纪末普遍的怀旧倾向,是成长小说的一大推力。对教育传统的深度思考,使其成为社会新的警示录。  相似文献   
44.
本文追溯了梁实秋的人生经历和文学苦旅,并从描写人性百态和揭示社会人生诸多丑陋现象、“雅舍谈吃”、怀旧之作三个层面归纳了梁实秋散文的思想积淀。  相似文献   
45.
最近几年来,不少商家或设计师运用一些带有"怀旧"元素的设计,引领消费者。对于这一现象,本文从集体记忆理论开始,力图找出这种现象背后的深层次理论支撑,以期为商业设计和商业运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6.
王莹 《家长》2010,(8):73-74
《岁月神偷》是罗启锐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编导的电影,它描述了20世纪60年代香港罗姓一家的风云变幻。随着小弟罗进二头戴金鱼缸、在Dancing in the Moon的歌声中从容出场,怀旧情怀便弥散开来。  相似文献   
47.
怀旧是个人的一种情感自觉,是对过去某种事物和文化"不约而同"的情感认同和亲和.在现代社会快节奏和外来文化对现实家园的冲击下,人们感觉到现实的自我已经与真实的自我相脱节,希望通过怀旧来重温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闽的和谐.在总结以往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以云南楚雄黑井古镇为例,探讨了满足游客怀旧情感需求和提升当地旅游发展潜力的物质文化怀旧旅游产品形态、非物质文化怀旧旅游产品形态、生态文化怀旧旅游产品形态、整体性怀旧旅游产品形态和旅游服务中的人文关怀等旅游产品类型的开发,树立了古镇旅游产品开发的范式.  相似文献   
48.
李瑞 《文教资料》2012,(17):1-2
咏史怀古诗,往往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达到感慨昔盛令衰、借古讽今等目的。本文从赏析刘禹锡的《乌衣巷》出发,阐述了此类诗人并不囿于颓废式的怀旧,而更多的是站在历史的高度直抒胸臆,高瞻远瞩,启迪世人,淡泊中蕴含刚强。  相似文献   
49.
怀旧是全人类的普遍情怀,每个时代都拥有自己独特的怀旧仪式。在21世纪最初的几年,几部带有怀旧趣味的电视人文纪录片就受到了广泛关注和好评,这些纪录片包括《江南》、《徽州》、《再说长江》和《新丝绸之路》等。文章以《江南》、《徽州》这两部人文纪录片为研究个案,探讨在新世纪初诞生的几部人文纪录片中怀旧的意义,从三个层面讨论在城市化、全球化和大众文化的语境中怀旧影像的多重再现。  相似文献   
50.
陈敏 《教师》2012,(5):119-120
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琦君、席慕蓉等人,因为漂泊而书写着自己对故乡和昔日深情的怀念。她们有着比男性作家更敏锐、丰富的情感,更关注生活中的琐事,从而使她们的怀旧文章更为细腻真实、情深意切,体现出了女作家独有的一些风格特点:疏淡平凡的感怀,温馨舒缓的回忆以及苍茫悲怆的悼念。也因为这些特点,她们的作品让几代人为之感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