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3篇
综合类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师生主体间性建构的哲学基础和实践策略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人际关系和师生关系是主客体关系还是主体间关系是自为的,不是自在的。如果重视人与物的形式联系而不是本质联系,就会以形式逻辑认识问题,把认识和实践的指向性作为标准划分主客体,笼统地把作为对象的人与物都当作客体。如果重视人与人的本质联系及其与物的本质区别,则会以哲学思维思考问题,把思想作为划分主客体的标准,把作为认识和实践者的人和作为认识和实践对象的人都看作是主体。师生主体间关系中的主体性与师生主客体关系中的主体性有本质区别。师生主客体关系中的师生关系是非平等的,师生主体间关系中的师生关系是平等的。师生主客体关系中的主体性是追求价值者的主体性,目的是单向的,师生主体间关系中的主体性不仅是追求价值者的主体性,也是价值追求对象的主体性,目的是双向的。师生主客体关系的主体性的形成过程、方式和结果是单项和强制的,师生主体间关系的主体性的形成过程、方式和结果是双向、交往和理解的。师生主客体关系中的主体性形成遵循的是天人对立和主客体对立的规律,师生主体间关系中的主体性的形成遵循的是天人和谐或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统一的规律。因此,在师生主体间关系中建构学生主体性的原则也不同于在师生主客体关系中建构学生主体性的原则。建构师生主体间关系应该遵循自我确认、指导学习、研究性教学、人文关怀、独特共在和全面发展原则。  相似文献   
52.
“双减”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效缓减家长焦虑的重要举措,但也有可能加深家庭教育不公平。学校和社会既要落实“双减”,又要防止“双减”对家庭教育造成不公平,采取丰富以学校为主的课外活动、增强学生和家长的主体性等有效措施,尽力促进家庭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53.
以教育本质内在规定的全面价值是否被教育主体内心所追求为标准,教育价值分为合理建构的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教育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与功利化非教育价值是对立关系。消除教育功利化,促进教育健康发展,要促进教育外在价值向内在价值转化,并使二者相互促进;改变片面教育价值,减小教育负价值,消除教育的非教育价值,关键是增强教育内在价值。  相似文献   
54.
中国西部高等学校教育收费与特困生资助调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郝文武  王颖 《教育与经济》2000,(1):28-33,16
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供和分析了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8省区40所高校特困生的比例、产生原因及其对教育收费的态度、承受能力和各地高校对特困生的资助情况,提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55.
知识与能力相互制约和促进。知识教学对能力发展的影响可能产生正负向平衡和不平衡的四种状态。知识自然而然地转化为能力的程度很有限,自觉的求知和教学方式是知识促进能力发展达到正向平衡和不平衡的有效方式。思维能力是认识和实践能力的核心能力,知识教学促进能力的发展首先是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应选择有效教学方式促进探究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形象思维和想象力、辩证思维和逆向思维能力、思维的归纳、演绎和推理能力实现正向平衡和不平衡的发展。  相似文献   
56.
中国师范教育在改革和发展中既取得显著成绩,也有一些值得反思的问题。面对目前中国有淡化师范教育特点的倾向,我们的师范教育改革要进一步强化和突出师范特点,充分发挥中国师范教育的优势。根据特殊的国情,中国应办好一批师范院校,同时通过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吸收非师范类高等学校的毕业生。教师资格考试制度要优化,重视实践和选拔优秀人才从教,不能走过场,不能落入"应试教育"窠臼。免费师范教育一定要坚守初衷而不断创新,为农村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优质教师。同时,师范教育还要优化教育硕士培养机制与改革学前师资培养体制,不能只关注数量,一定要保证质量。  相似文献   
57.
学科和课程分化与综合的辩证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和学科是课程的基础,科学和学科内容的发展趋势必然影响课程教学内容的发展走势。科学、学科和课程的分化与综合是辩证的。分化是综合的基础,综合是分化的结果。没有分化就没有综合,只是混沌。在分化基础上的综合和在综合基础上的分化既是近现代科学、学科和课程发展的基本趋势和规律,也应该是未来科学发展、学科建设和课程改革的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58.
知识既有自然的力量,也有自觉的力量;既有能力的力量,也有伦理的力量。“知识就是力量”很容易把人的全部力量缩小为能力的力量而缩小人的力量的范围和作用,把人的能力当作人的所有力量而扩大能力的范围和作用。知识伦理性和知识能力性本身结构关系和形成的复杂性、相互关系的复杂性及其产生的巨大和无穷力量、效能和作用就是知核力。知核力研究和教育教学、社会管理应更加注重知识与能力、与品德复杂关系的研究;更加注重知识转化为强大能力和良好品德的教育实践和社会实践,让知识充分尽性尽情挥发德性的光辉和智慧的核力!  相似文献   
59.
当代人文精神的特征和形成方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当代人文精神是以人本世界观为核心的自然观、社会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以人的整体、全面、长远和根本利益为最高价值和终极关怀的态度和追求。人文精神既有历史普遍性,也有明显的时代特点。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都是人类普遍追求的主体性精神,它们的和谐发展是人类的福祉。科学发展观体现的是广义的科学精神,是以人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最高价值和终极关怀的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也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不同人群、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和谐发展的全面和谐发展观。强势平衡、信仰先行、楷模示范是当代人文精神形成的基本方式。  相似文献   
60.
关于高等学校功能分类的思考陕西师范大学郝文武高等学校对社会和国家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研究高校功能的分类对认识高校不同层次、不同性质功能的关系、结构,充分发挥高校的作用有积极意义。一、高等学校功能研究现状述评高等学校的功能是高等学校本来具有的,并随着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