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372篇
  免费   252篇
  国内免费   252篇
教育   15074篇
科学研究   2627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2325篇
综合类   1154篇
信息传播   269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135篇
  2021年   245篇
  2020年   379篇
  2019年   303篇
  2018年   203篇
  2017年   243篇
  2016年   311篇
  2015年   619篇
  2014年   1859篇
  2013年   1563篇
  2012年   2323篇
  2011年   2388篇
  2010年   1614篇
  2009年   1557篇
  2008年   1768篇
  2007年   2132篇
  2006年   1886篇
  2005年   1412篇
  2004年   1011篇
  2003年   767篇
  2002年   495篇
  2001年   339篇
  2000年   153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3篇
  1957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作为大学最重要的利益相关者群体,学生可通过协商民主机制,将自身的诉求与大学其他利益相关者以及管理者的目标平衡与融合,通过制度性渠道与程序参与大学治理,实现大学治理结构的优化。我国大学与学生关系的转变以及学生的学习权利,构成学生参与大学治理的法理基础。学生参与大学治理,有利于增强大学相关决定的正当性以及被接受性,提高治理效能,实现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学生参与大学治理存在客观限度,大学应根据事务性质、学生参与能力、参与意愿等因素,确立学生参与大学治理的方式方法和范围程度。  相似文献   
62.
高等教育治理的内涵与外延随高等教育实践发展而不断丰富,并服务于高等教育实践活动。中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走过了波澜壮阔的70多年发展历程。高等教育发展的"中国之治"体现了高等教育发展的"中国追求",是高等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中国探索"的发展果实,彰显了高等教育治理体系的"中国优势"。高等教育治理的"中国之治"是对现代世界高等教育治理理论与实践的丰富与发展,体现了中国特色,凸显了中国优势。高等教育的"中国之治"是中国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63.
从大学治理的制度逻辑看,大学制度与治理是相互作用的,制度对于治理体系构建和治理实践起着指导和约束作用,治理实践和治理体系有助于制度的完善。大学制度是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是在治理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完善的,是治理主体与制度实践互动的结果。在治理实践中形成的制度既包括正式制度,也包括非正式规则和习惯等。因此,制度逻辑不是说要去主观建构制度,而是说在制度认知、制度构成、制度运行与制度行为、制度评价的互动中实现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制度完善、治理体系建设和治理能力发展中,人的因素起着关键作用,要充分注重和发挥人的因素特别是治理主体的作用与价值。大学治理的制度逻辑的关键在于通过融通“大学之制”与“大学之治”,使得大学制度通过体制机制建设转化为治理体系,并使得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同时在治理实践中,补齐制度短板,完善制度建设,强化制度执行力,从而使制度逐步成熟定型,推动大学治理现代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64.
企业和高校之间存在人才需求端和人才供应端的联系,但两者性质、职能、价值目标、对社会变化反应速度等方面差别阻碍了产教融合进程。企业转型升级、高校人才培养急需产教携手,产教融合成为高等教育界和企业界的共同呼声。产教融合的实现基础是互信机制,即价值取向的互信认同、校企资源的互信共享、人才培养的互信联动,校企须遵循的价值取向应注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性、长期性、双向性和兼顾性,摒弃价值取向的短视性、单向性和片面性;充分认识校企拥有的物质资源和科技资源的互补性,构建资源的产教共享机制;积极挖掘双方人才培养中的合作潜能,企业认可及信任高校人才培养理念、方向、质量、规格,高校认同及信任企业人才培养不可替代的能力及作用,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与实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工程能力培养与特殊技能培训三方面联动。  相似文献   
65.
蔡元培的学术观在民国早期发生了重要转变,这一转变通过北京大学改革,促使北大从旧式学堂转向现代大学。对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提出之改革方案的分析发现,相比民初,蔡元培扩大了"学"的范围,并调整了"学"的内在关系。这一变化实质上是"学"的本质由近代分科之学到现代科学之学的转变。蔡元培的学术观转变顺应了民初科学观的转变,渗透于北京大学改革方案,促使北大进行了一系列反映新科学观的学术建制改革。新建立的学术建制匹配于现代学术,推动北大迈向现代大学。  相似文献   
66.
为增加高等学校辅导员工作的吸引力,教育部颁发了双线晋升政策,辅导员在职业晋升时可以同时申请职级和职称两个系列。使用扎根理论研究路径考察案例学校辅导员在双线晋升政策要求下如何应对职业晋升,发现名义上提供双重机会的双线晋升政策,因与辅导员的工作特征不相匹配,实质上变成了辅导员晋升的双重困境。尽管辅导员在不同的情境和干预条件下采取了不同的行动策略,但他们对晋升后的结果都不满意,以致这项意图良好的政策产生了预期外后果:在政策目标、手段和结果各方面都出现了名实分离的情况。之所以出现这种悖论,是因为辅导员晋升中存在政府逻辑、专业逻辑与市场逻辑的错位。此悖论不仅给辅导员的专业认同带来了巨大困惑,而且对辅导员的专业化提出了挑战。对那些为了在学术竞争中名列前茅而实施类似政策的学校而言,本研究结果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7.
大学治理现代化包括大学治理体系现代化和大学治理能力现代化两个方面。从高等教育"放管服"改革视角看,目前大学治理仍存在治理理念缺乏"放管服"顶层设计、治理制度执行力欠佳、治理权力主体交错杂糅、治理步伐缓慢、治理手段更新滞后等问题。有鉴于此,通过注重治理理念的顶层设计、完善制度建设、理顺权力主体关系、改进大学治理方式和升级现代信息技术来实现大学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68.
以36所A类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官微"为研究对象,运用销售增长率分析法对其阅读量概况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判断所处的产品生命周期阶段。结果显示,7所大学仍处于导入期,24所大学进入成长期,4所大学已迈入成熟期,1所大学濒临衰退期。依据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产品特点,对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官微"的发展提出了优化策略:在导入期做好深度宣传,引爆用户增长;在成长期注重内容营销,优化团队建设;在成熟期培育核心竞争力,构建新媒体组合体系;在衰退期找准用户痛点,适时开启第二曲线。  相似文献   
69.
师范大学综合化与综合大学办师范的历次纷争共同构成了我国教师教育体系的发展进程。在教师教育体系由封闭逐步转向开放的过程中,师范大学与综合大学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纷争,从而影响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步伐。但二者之间的纷争不是不可调和的,通过均衡教师教育资源配置可以不断缓解二者因利益冲突带来的消极影响,着力推进师范大学"回归"师范性和综合大学"重启"教师教育,在不断提升其自身实力的基础上增强服务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能力,进而推进我国教师教育体系的完善。  相似文献   
70.
近年来,物理学术竞赛作为物理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践的创新形式,已在各大、中学校广泛开展,形成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针对当前大学与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尚存的衔接性不强、协同培养不足的问题,南开大学基础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物理学术竞赛作为牵引,以实验能力培养的各项要求作为标准,结合物理学科自身特点,形成基于物理学术竞赛平台的大-中学生实验能力协同培养方案。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切实增强本科与普通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