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4篇
  免费   0篇
教育   263篇
科学研究   14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12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2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高校的法制教育在于培养具有法律精神的大学生,以推动"法治中国"目标的实现。然而,目前我国高校法制教育存在着定位不清、内容局限、环境不协调等系列问题,严重制约了法制教育目标的实现。鉴于此,尝试寻求合适的教育理论,积极探索高校法制教育改革的方向与措施。  相似文献   
62.
声乐艺术与人类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其艺术的表达传递着声乐艺术背后的文化内涵与底蕴,不同的文化底蕴又决定了声乐作品的不同表现形式,声乐艺术的文化印记了一定的时代烙印,影响着人们的审美意识与思维方式。因此,本文通过探寻声乐艺术背后的文化意蕴找寻出其出发点,为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提供一丝参考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3.
刑事和解制度的核心是被害人谅解,其外延是加害人群体和受害人群体的“合意”.众多社会关系人的参与为刑事和解营造了浓厚的社会氛围,为对刑事和解制度进行社会学分析提供了方便.中国刑事和解制度的传统根基是中国传统社会根基的延续,它必然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诉讼观念的影响.国家刑事政策、刑事立法、刑事司法的支撑以及纠纷民间解决机制的广泛存在是中国刑事和解制度赖以生存的现实土壤.而刑事和解制度的社会效用则体现在其助益于受害人群体和加害人群体的回归,从而尽可能地修复社会关系,并同时实现节约社会成本的功效.  相似文献   
64.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推理法,对我国两型社会改革实验区——长株潭城市群的大众体育发展的文化根基进行了橡究。研究认为,两型社会改革实验区长株潭城市群大众体育的发展需要地域特色鲜明的湖湘文化作为其应然的文化根基。这一文化底蕴包括湖湘地域文化、湖湘竞技体育文化和湖湘传媒娱乐文化三个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65.
文章从人口角度审视中国经济的繁荣进程,借助人口统计学的分析框架,论述了中国第一次人口高峰即婴儿潮一代的消费高峰尚未到来,中国经济的繁荣根基依然存在,并有望延续至2013年的观点.重点分析了:中国两次人口高峰的特征;人口消费高峰决定经济繁荣进程;中国的人口消费高峰尚未到来和中国繁荣有双重高峰做支撑四个部分,和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66.
闽台文化虽具有重工商、勇开拓、蔑权威、尊海神、乐兼容的海洋性特征,但其深层仍不改华夏文化本色,表现为重工商而不废耕读、勇开拓而不忘根基、蔑权威而昭著信义、敬海神而并尊诸神、乐兼容而不失本位.文章进一步揭示了这种现象的原因及其启示.  相似文献   
67.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高度重视侨务工作在实现民族复兴中的重大作用。作为共同致力民族复兴的强大力量之一,侨务工作有其深厚的理论根基和独特优势,是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助力。加强和改进侨务工作,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坚持互惠共享的侨务工作理念,在实现民族复兴中保障侨胞利益;加强侨务工作体制机制的创新,构建新时代侨务工作新格局。  相似文献   
68.
20世纪的中国画界,继承与创新、传统与现代之间演绎了一场唇枪舌战。而其实,矛盾双方的争论其实围绕的是一个假设命题,急功近利和保守退却同是艺术和中国画的大敌,而现代中国画丰硕的成果恰恰得益于不可缺一的二者:优秀的传统遗产和现代文明最前沿的成就。  相似文献   
69.
自20世纪中期以来,资本市场深度介入高等教育的发展和运行,由此促进了大学与产业之间的协同,改变了学术研究的评价机制。适当引入市场法则有利于根据社会需求调节科研重心、刺激成果产出和加强应用转化。但放任市场机制肆意蔓延却会破坏学术的底层逻辑,甚至侵蚀大学的理性根基。在量化制度与功利主义的表里应和下,知识工具人与学术名利场现象频频出现,跟随式研究与快餐式发表大行其道,学者主体身份异化,大学理性精神失色。遵循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的哲学思维,大学的学术评价应守护理性根基,澄明价值旨归,祛魅符号暴力,重绘大学精神。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