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教育   117篇
科学研究   13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德国2007年科学年的主题是“人文科学”。德国洪堡基金会秘书长乔治·许特在接受《德国之声》记者采访时指出,德国人文、社会科学在国际上享有良好声誉。与其他国家相比,德国能提供很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机会,在海外也设有颇具影响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机构,而且学者交流频繁。  相似文献   
62.
李俊霞在《学术交流》2007年第7期撰文指出,十九世纪初的德国教育改革是德国乃至世界教育史上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改革,他的教育思想对今天我们进行高等教育改革,实行创新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仍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洪堡思想强调学生“学”的自由,这与现代教育改革中强调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与创造性,培养创新性人才相一致;提倡大学教师教学自由,这是现代高等教育所必须的创新型教师的培养要求。  相似文献   
63.
洪堡的大学理念可谓是博大精深,将其谓之为经典大学理念毫不为过。正是由于他对大学独到而深刻的认识,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经典大学——柏林大学,从而使洪堡开创了一个高等教育的时代。洪堡的大学理念主要包括:一是从大学的性质出发,提出了“大学自治”与“教授治校”理念;二是“学术自由”理念;  相似文献   
64.
65.
面对18世纪德国大学的糟糕状况,19世纪初普鲁士教育大臣威廉.冯.洪堡(Wilhelm vonHumboldt,1767~1835)从其新人文主义思想出发,提出了新的大学理念,即"学术自由"和"教学与研究相结合",并在一些学者的共同努力下筹建了柏林大学,通过国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使得19世纪的德国大学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  相似文献   
66.
美国作家贝娄深受犹太文化影响,在《洪堡的礼物》中移位运用了犹太文学传统中的"流浪","父与子"和"负罪-赎罪-宽恕"历史性主题,对美国社会文化进行了富于哲学意味的思考,诠释了美国现代社会人们的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67.
德国著名的高等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洪堡倡导学术自由,首创了大学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大学理想。他重视普通教育,倡导自我教育,提出了培养完人的教育目标。他的高等教育思想在19世纪初柏林大学的创建与开办中得以成功的灌输、实施和运用。在此通过介绍洪堡思想高等教育思想的来源及其思想内涵,探讨洪堡高等教育思想对我国高教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68.
柏林大学办学模式的确立:理性的凯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年前柏林大学的建立及其办学模式在全世界的传播,是欧洲文明进程特别是启蒙运动的成果。柏林大学模式已经超越自身,代表着欧洲理性思想。洪堡关于教学自由、教学与研究统一、科学统一性的办学思想,是启蒙思想的具体体现。自由和竞争等制度因素在柏林大学的成功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9.
洪堡2010,何去何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10月10日,柏林洪堡大学盼来建校200周年,同时也迎来一位新校长。既有传承,也有新生。然而,200周年校庆之扛鼎之作《洪堡备忘录2010》欲求远眺未来却深陷对历史的纷争,就职典礼上新任校长理应展现蓝图却呼吁以洪堡为标杆。以此事件为主线,以洪堡模式核心理念的“教学与科研相统一”为切入点,通过对德国高等教育的现状与历史的分析,作者认为,旨在创建一所“典范大学”的洪堡模式自始至终未能在德国本土实现,且渐行渐远,尽管柏林大学作为“现代大学之母”与“现代之原型”被世界广为追捧乃至复制,在德国亦无尽魂牵梦绕。洪堡理念的百年失意恰恰源于教学与科研的世纪纠结。走在教学与科研之间,洪堡2010前途未卜。  相似文献   
70.
回望洪堡     
"回望",用好听点的说法,叫历史回眸.而"回望"所寄,其实义蕴各异:有"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书生式感怀;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英雄式惆怅;有"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的失意者之慨叹;有"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改革者之激扬……笔端千种,意象万般,不一而足.此处言"回望",非发思古之幽情,计个人之沉浮,实近来思虑纠结所致.读薛涌的<北大批判--中国高等教育有病>,依其所言,中国大学还没有真正学得西方现代大学的精髓,中国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却并不知道一流大学的范本是什么.何以致此?一流大学真谛究竟何在?我们真正该追求的是什么?问题萦绕心中,久久挥之不去.留学德国十四载的俞可博士来访,言及柏林大学建校200年,胸中郁积一时点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