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93篇
科学研究   5篇
体育   3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0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谈学术期刊的网络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网络化的浪潮中 ,学术期刊旧有的传播形式已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 ,必须跟随科技的进步 ,通过网络化把握知识经济时代的命脉 ,才能在改革中求得生存与发展 ,跟上时代的步伐  相似文献   
72.
过去,全世界的教育制度总是成为各种趋势的追随者,而不是这些趋势的创造者。现在,教育应当领先于变革,而不是只是对变革作出反映,应当在帮助塑造一个人们期望的21世纪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摘自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圆桌会议报告  相似文献   
73.
科研工作是教育学院与教学相辅相成的一项重要任务,学报是以反映科研成果为主的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是学院科研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回顾近年来我院科研与学报的工作情况,对学院的科研、学报工作无疑会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74.
学会负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会负责,是学习和做到在作出满足自己需要和愿望的个人决定时,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以至对影响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等有全盘考虑并承担起应有责任。学会,是指主动积极地去获得,对教师而言,意味着培养和教育;对学生而言,意味着学习和掌握。负责,是指经过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后,对自己作出的选择履行义务,负责的范围包括自己、家庭、朋友、他人、团体、国家、全球社会和生态利益等等。学会负责可以说是学校基础教育中人道、伦理/道德、文化价值教育的关键所在,也是学生踏上工作岗位后能否很快被社会接纳,其知识技能能否有效为社会提供服务的重要衡量标尺。过去人们对学校不  相似文献   
75.
一、元素论的萌芽 我国古代学者在公元前四世纪战国时的作品《尚书·洪范》中就明确提出“五行”的概念,认为构成世界万物的是金、木、水、火、土五行。 古希腊的哲学家认为自然界存在着初始物质。如泰勒斯(Thales,公元前640~546)说水是万物之源,阿克西米尼(Anaximens,公元前560~500)说空气是万物之源,赫拉克利特  相似文献   
76.
<太原教育学院学报>由<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 >全文收录, 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认定为来源期刊,作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全文收录,并加入中国学术期刊网,在<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执行评优活动中,荣获<CAJ-CD规范>执行优秀奖.  相似文献   
77.
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的制度创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动力,也是一外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同时强调,“发展必须坚持和深化改革.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冲破,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都要坚决改变,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都要坚决革除.”[1] 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现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的战略构想,制度创新至关重要.有效解决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所面临的尖锐矛盾与突出问题,制度创新至关重要. 这是因为: ——制度创新是扫除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体制性障碍的根本手段; ——制度创新是实现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跨越式发展的根本出路; ——制度创新是全面推进教育理论创新、体系创新、机制创新的根本核心; ——制度创新是全面建设学习型社会,全面开发“第一资源”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78.
改革、开放,是当前中国的主旋律.伴随着物质生活、生产方式的变化,同时出现的将是精神生产、精神生活的相应变化.反过来,人们的精神生产、精神生活的变化,又影响制约着物质生产的发展.经过几年的改革实践,人们领悟到:落后和不发达,不仅仅是一堆堆勾勒出社会经济图画的统计指数也是一种心理状态.如果人们还没有从心理、思想、态度、观念上实现向现代化的转变,那将对整个社会的改革和经济发展带来严重阻碍.因此,人的现代化尤其是思想观念的现代化是改革成败的关键.本文仅就一些现代化的教育观念,谈些粗浅的想法.反思"文革"前十七年教育模式、树立变革、突破观念"人不能两次走进同一条河流".古希腊哲人赫拉克利特的这句名言无疑包含着这样一个真理,逝去的东西不会重新出现.然而,在教育领域,面  相似文献   
79.
从1993年左右开始,全国范围内扩展了不同形式的“公立中小学转制试点”工作(这些学校通称为“转制学校”)。这一试点引起了无数争议:赞成者认为是一种新机制的尝试,拓展了优质教育资源;反对者认为没有根本性的创新,倒是有可能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和不公平竞争。与争议相伴的转制学校在1998年前后迅速增长,一些地区出现了转制学校数量超过民办学校的现象;转制过程中存在的不规范性、“翻牌学校”、高收费等问题也越来越多地被曝光。虽然《民办教育促进法》未明确是否将“转制学校”列为规范对象,但随后出台的《实施条例》第六条对“公办学校参与举办民办学校”做出了一系列限制性规定,并明确指出“实施义务教育的公办学校不得转为民办学校”。这些内容在相当程度上被认为是专门针对“转制学校”而定的。规范转制行为,明确转制学校的发展方向,已经成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必须考虑的重大问题。为此,本刊特邀几位专家学者对转制问题的来龙去脉、现状、发展方向进行分析,抛砖引玉,以供研究和决策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80.
基础教育公办学校体制改革的路向及发展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改制还是改革———问题的缘起(一)何为公办学校改制上世纪90年代初,由上海开始而迅速蔓延至全国的一场中小学公办学校体制改革试验,是在我国市场经济逐步建立后,教育领域自身内部意欲通过改革来冲破计划体制对教育的束缚的一种努力。这场改革距今刚好有十个年头,可以说,不同地区在“改制”试验的过程中,都从各地的实际出发,形成了各具特色、形式多样的“模式”,然而,所有的“模式”在今天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褒扬或批评,而且两种声音都十分尖锐,似乎谁也不能说服谁。在上海,公办学校体制改革是从1993年和1994年的两次教育工作会议和黄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