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6篇
  免费   3篇
教育   634篇
科学研究   33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11篇
综合类   46篇
信息传播   9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4年   3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1.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是恩格斯系统阐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的著作,文中展现的思维方式表现为辩证思维、历史思维和实践思维,正是运用这样的思维方式,才使得文本具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特征。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思维方式,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自觉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懈的追求。  相似文献   
812.
如果把《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理解和表述为思想政治教育文献不难发现,恩格斯在对资产阶级理论思潮的反驳和批判中,不仅捍卫和发展了唯物史观的原理要义,而且确立了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的哲学基础,将之概括为“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并以其为指导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根源、内容实质和运行规律做了深刻揭示,指出国家是第一个支配人的意识形态力量,那些集中体现国家意志的意识形态归根到底要由生产力和交换关系的发展来决定其内容,任何意识形态一经产生就会同现有的观念材料相结合而发展起来。这些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表明,恩格斯在晚年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观,将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到了新的理论高度。  相似文献   
813.
恩格斯的权威思想集聚于《论权威》这一经典文本当中。国内学者对于《论权威》文本的研究,主要从挖掘文本的权威思想蕴含、拓新权威思想的理论视野、回归经典著作的时代价值等角度展开。一方面,把恩格斯的权威思想视为一个完整性理论来阐释,将其置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体系之中实现理论同构,彰显恩格斯权威思想的非凡价值与重要地位;另一方面,将恩格斯的权威思想看作一个开放且富有张力的理论体系,用跨时空的逻辑关联和发展性的历史承继来解释权威思想何以因时而进,在当代中国释放出理论魅力。  相似文献   
814.
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对资本主义社会下的传染病等工人卫生健康问题予以批判。从英国工人阶级真实状况着手,将传染病问题及疫病流行的生存坏境、传播方式及群体、社会根源等作为主要批判内容。将对传染病等卫生健康问题的主要前提、重要过程、解决途径、必然结论作为主要批判逻辑。展现出了从历史到现实、从抽象到具体、从理论到实践的批判特性,这些对当前疫情防控新阶段及发展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815.
恩格斯晚年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包含了丰富的内容。他通过阐述劳动在人类发展史中的作用,揭示了人的自然化与自然人化的辩证统一,从而说明了自然史与社会史的对立统一;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带来的生态问题,说明了生产方式与社会制度的改变是解决人与自然关系对立的根本。这些思想对于今天树立“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理念、保护人民的环境权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16.
丁丽琼  邓绍根 《新闻大学》2023,(2):1-15+117
近代中国的“恩格斯”记忆变迁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紧密相连。1899年,恩格斯与马克思的名字一同进入近代中国人视野,其简要生平及个别著作得到初步介绍。十月革命后,随着马克思主义在近代中国的传播,恩格斯的专门介绍陆续出现;20世纪20年代末,随着对马恩关系认知的深入,恩格斯的独特贡献和个人价值得到凸显;1935年,纪念恩格斯的文章开始出现,关于恩斯格的记忆更加饱满丰富,强化了其精神价值与象征意义,“马恩列斯”这一“谱系”逐步成为“恩格斯”记忆的主导框架。近代中国的“恩格斯”记忆变迁经历了初识、拓展、再认以及纪念等四个阶段,完成了其记忆的入场、觉醒、发酵与升华过程,体现了存储记忆向功能记忆的转化,呈现出记录中的重构特点。  相似文献   
817.
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社会性格问题的深刻洞见,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社会性格是低层次社会意识的特质体系,也是社会意识向上层建筑转化的中间环节与阶段性产物;第二,民族性格、阶级性格和人类普遍人格形态构成了他们关于社会性格思想的三重向度,涵摄了最广泛意义上的社会性格问题;第三,他们从人的本质出发来研究社会性格问题,其相关思想具有重要的社会、历史、实践和人本旨趣。  相似文献   
818.
马尔萨斯人口理论以人口增长必将快于生活资料增长为理论依据,试图说明社会中总会存在部分过剩人口,并宣扬无产阶级的贫困与过剩都由人口原理所决定,以此为资本主义制度作辩护。为捍卫无产阶级的生存和发展权,恩格斯从人口增长、生活资料、社会救济和立法三个角度对人口理论展开批判,指明了资本主义制度是无产阶级贫困和人口过剩的根源,打破了马尔萨斯人口绝对过剩的神话。马尔萨斯将人口问题简化为人口和生活资料比例失衡问题,而恩格斯对人口理论的批判却启示我们:现实的人口问题是人口与资源危机、人口与需要满足和人口与分配不均等众多问题的复杂综合。  相似文献   
819.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交往的40年里,在共同创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同时,还演绎了人类友谊历史上的一段佳话。他们的友谊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从初晤时的平淡如水到再见时的一见如故,从误解后的心生嫌隙到交心后的尽释前嫌,他们的友谊在曲折中获得发展、在波折中得以升华。马克思和恩格斯友谊的现实启示:崇高的历史使命是成就伟大友谊的坚实基础;彼此的关爱与欣赏是推动友谊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博大胸怀与无私奉献精神是升华友谊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