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0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1536篇
科学研究   94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25篇
综合类   95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147篇
  2013年   129篇
  2012年   195篇
  2011年   199篇
  2010年   133篇
  2009年   118篇
  2008年   125篇
  2007年   127篇
  2006年   104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1.
生态批评理论是西方最新出现的一种文学批评潮流。文章从生态批评理论这一崭新的视角,结合生态批评要旨,对狄更斯《老古玩店》进行生态批评解读。狄更斯对工业与科技批判、欲望批判,重返与自然的和谐体现了他的绿色思维和生态思想。  相似文献   
92.
文化的多元化与社交语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多元的文化交流与融合中 ,社交语境中的文化背景、思维方式以及交际的场合、时间、对象等因素 ,在表层字符词义的选择和深层语义的建构上 ,影响着交际的效果。因此 ,我们在文化多元化进程的跨文化交际中要重视社交语境问题  相似文献   
93.
文学理论的基本功能是对各种文学现象做出解释。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文学理论形成了两大解释系统:偏重认知性的解释与偏重评价性的解释。在上个世纪这两大解释系统都遭遇了困境,新世纪的文学理论只能在这两大解释系统基础上寻求新的生长点:改变解释方式、扩大解释范围。  相似文献   
94.
根据Daniel Gile的认识负荷模型理论,同声传译的译员在翻译过程中精力分为听解分析、言语生成、短期记忆及协调四个部分。为了降低译员的精力负荷,提高翻译的质量,试从减轻记忆负担的角度分析了预测在同传中所发挥的作用,同声传译中的预测方法。以及预测中的补救措施。掌握了预测技巧,译员在同传过程中便会更加游刃有余。  相似文献   
95.
研究训诂学必须贯彻联系性原则。所谓联系性原则,就是要坚持辩证法的观点,不要孤立地研究词义。这有两方面的涵义:一是要把词义的解释研究同音韵学、字学、语法学、修辞学等有关学科联系起来;一是要把词义的研究与化历史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96.
蕅益智旭与天台宗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智旭是天台教学史上最后一位卓有建树的佛学家,天台学说的终结性人物。他竭力回归和高扬由智顗大师所开创的台宗心灵美学的原初精神,全面、充分地拓宽和丰富了台宗“一念三千”说的内容和意义,并以“一念心”作为理论基础,以艺诠佛,折射出台宗审美的价值取向和文艺美学观点,为台宗心灵美学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97.
孔亚亚 《成才之路》2020,(7):122-123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融入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作为地理教学的重要目标。教师要围绕地理核心素养培养,从人地协调观、地图解读能力、空间思维能力、地理实践能力、多媒体教学、地理问题生活化等方面促进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98.
《荀子.大略篇》和刘安《离骚传》撇开诗乐之隆的《大雅》《周颂,》而独将《国风》《小雅》并列标举,正面肯定其中的“好色”与“怨”等带有强烈个体感性色彩的本能情感和社会情感,把《诗经》带入了情感艺术的评论视野,突出和张扬其文学性的情感审美特征,在《诗经》文学阐释史上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99.
本利用伽达默尔哲学阐释学中“理解的历史性”原理,通过对近代侦探小说译介的个案分析,指出本的读解存在历史性误读,而本读解的历史性又影响着翻译策略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0.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n history teaching and related teacher education requires clarification of terminology as well as of underlying concepts and theoretical foundations, since these levels are fundamentally intertwining. If these levels are addressed, both comparison and translation do not only make cooperation possible, but promise valuable contributions to the clarification of such concepts on either side. Being the German counterpart to the viewpoint of Peter Seixas, this article both corroborates and adds to his reflections. Three complexes of theory and terminology are addressed: ‘Geschichtsbewusstsein’ (‘historical consciousness’) with special regard to the concept of ‘Sinnbildung’ in Jörn Rüsen’s theory, the German focus on the concepts of source (‘Quelle’) compared to the Anglosaxon concept of ‘evidence’ and the challenges posed by translating Jörn Rüsen’s concept of ‘Triftigkeiten’ (plausibility) as a criterion for assessing the quality of historical statem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