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326篇
科学研究   8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6篇
综合类   19篇
信息传播   5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文章认为建立在理性主义基础上的建构主义认识论 ,实际上受到了学科建制化表象的蒙蔽 ,并没有能够真正认清学科规训制度的动力机制 ,相反 ,哈耶克倡导的自生自发秩序理论真实地揭示了任何一种社会现象发生发展的内在动力 ,对于学科规训制度同样适用。在此基础上 ,对近代科学的学科规训制度的动力机制进行了历史的分析和揭示。这对于认识学科规训制度的本质 ,理解现代科学产生的根源和动力 ,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4.
我国中小学生荣誉体系主要由校内荣誉与校外荣誉两大部分构成。近年来,在赏识教育理念的影响下,中小学生的荣誉称号层出不穷。这种状况表面上为教师激励学生提供了多种选择,实际上则内暗含教育规训的操纵旨趣。当前,学生的荣誉在一定程度上异化为升学的辅助工具以及教育规训的手段。回归荣誉的本真,一方面要剥离荣誉的工具属性,精缩荣誉的数量与类别,保护学生健康成长的内在动机;另一方面要在荣誉教育中彰显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恢复并守护荣誉在价值引领方面的本体性功能。  相似文献   
5.
福柯对他的微观权力理论阐释方式的后现代特征及其强调权力是关系、是网络、非实体、无中心等,容易导致人们认为其权力理论缺乏技术支撑。福柯看到了这一点,因此,他更加关注和阐释了权力的运行机制和权力的技术问题,运用谱系学的方法考察了权力技术支撑系统的历史流变,阐述了现代社会规训权力的技术支撑系统及其运行机制,为其微观权力理论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小学低年级作为小学生正式学习的起始阶段,具有重要的养成意义,因此经常出现基于学生行为教育的口令.教师也在实践中不断地开展口令规训,但一直以来规训口令都不被老师们提及.那口令真的能促进生命的养成吗?这似乎是一个未经审视的问题.重新理解"规训口令"这一教师行动,由此引发的基本问题是规训口令内在的生命意涵,其前提问题则是口令和规训的本体理解.本文旨在重新理解"规训口令",并反思"规训口令"的窄化和曲解现象,提出重构规训口令生命教育意蕴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教育部关于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提出了"强调身心参与,注重手脑并用"的基本理念.身体在劳动教育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哲学与心理学中具身认知理论的形成,为小学劳动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劳动教育的具身性体现为经验性、在场性、生命自在性、隐喻映射性等特质.为实现劳动教育的具身化,须摒弃规训传统,创设具身化的劳动教学情境;寓教于乐,加强游戏与劳动课程的融合;实现技术具身,促进智能时代的虚拟实体化.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一些课堂规范诸如课前背书、师生问好、击掌示意等现象呈现,并对这些现象加以反思。认为这些课堂规范禁锢了教师的行为,同时也是教师规训学生的中介。教师和学生在这些规范之下,双方都失去了自由,教师变得不知变通,而学生被老师当作“物”来规训,失去了个体的精神自由。  相似文献   
9.
从福柯的自我监视、规训、惩罚这三个角度分析莫里森的处女作《最蓝的眼睛》,描述的是非裔美国人在白人主流文化的压制下被驯服的悲剧故事。这一变化过程恰恰与福柯所描述的规训惩罚过程相吻合,但总体而言,黑人在白人文化的压制驯服下摒弃自身的民族性,其规训手段使黑人失去了警觉,也丧失了反抗的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20世纪70、80年代之交知识分子视角中"文革"题材小说为再解读对象,试图发掘作品背后的叙事逻辑和文化原型。这些在思想解放背景下的反思文学的优秀文本,普遍呈现出对一系列整体概念的"母与子"式的情感模式和与传统文化难以剥离的文化原型。这种情感模式和文化原型,在当时却成为知识分子所能寻找到的合法有效的政治批判资源,对它们的理想化的理解与信仰也是对文革极端荒谬的政治面貌的映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