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9篇
教育   51篇
科学研究   19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态环境建设的内涵与配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王礼先 《资源科学》2004,26(Z1):26-33
该文从生态环境建设的概念入手,深入分析了生态环境建设的内涵.指出,生态环境建设的实质是水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等再生自然资源的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在<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划分的8个生态环境建设类型区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流域为单元进行生态环境建设分区配置的必要性.并以黄河流域上中游为例,重点探讨了其生态环境建设分区的方法与成果.作者采用综合的生态经济指标,以县为单元,将西北地区黄河流域划分为6个生态环境建设区,即风沙区、黄土丘陵沟壑区、黄土高塬沟壑区、沿河阶地与平原区、土石山区、河源区.在分区的基础上,确定了各区生态环境建设的生态经济目标及相应的措施配置模式.针对生态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流域为单元进行生态环境建设分区;因地制宜建设主攻方向;积极稳步推进"退耕还林还草";加大投资力度,拓宽投资渠道;加强法制建设,把预防监督放在首位;充分满足生态环境建设的需水要求.  相似文献   
2.
姚志奋 《天中学刊》2011,26(4):93-95
生态翻译学是一种生态学途径的翻译研究,它将翻译定义为: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辜鸿铭会通中西文化并推崇儒家文化,适应了当时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其选择的格义策略也适应了当时的翻译生态环境。适应翻译生态环境应成为典籍外译的一个原则。  相似文献   
3.
农村发展中生态环境问题及其管理创新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对农村发展中生态环境问题辨析的基础上,分析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并构建农村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的农村生态环境管理模式,从转变农村生产模式、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激励和约束相容的区域农村生态环境决策与管理体系等方面对农村生态环境管理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4.
衡水市近年来人口增加,工农业迅速发展以及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开发造成了水资源短缺和水资源污染,城市污染加剧,成为制约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要充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合理使用农药,发展循环经济,正确处理好生态保护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对熵概念的泛化进行了诠释.  相似文献   
6.
建构西部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体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为了从制度上保障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环境政策,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现行制度体系还是无法满足科学发展观和市场经济体制下西部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现实要求,因此,有必要建构西部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体系。这一制度体系的建构,必须着眼于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以法治建设为重点,提供西部经济成长环境自由度为原则的优化设计理念,以期从制度上有效保障西部生态环境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生态”角度切入,认为建设健康岛必须抓住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产业发展两个重点,即两大“生态”问题。进而提出引用“保护式开发”的新理念,开发与保护统筹兼顾,加强健康岛不同生态圈的保护;遵照“健康”要求,大力发展健康岛的生态产业,其中包括生态食品、热带花卉产业、海洋生物制品、生态旅游业、生态型高科技新兴工业和文化、教育、体育及会展产业、环保产业等。  相似文献   
8.
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稀有物种的灭绝等,正在向人类发出一个警告:人类惟一的栖息地正在遭受严重的破坏。自然环境所遭受的破坏远远超过它自我修复速度,因此,人类必须肩负起改善环境的重任,科学技术在改善环境过程中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科学技术本身无善恶之分,对它的合理利用才能够使其发挥最大的正面效应,从而最终成为人类栖息地的保护伞。  相似文献   
9.
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环境格局与生态文明建设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弘扬古丝路文明先进文化,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现代生态文明,是协调丝路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关系的必然选择。本文在分析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环境格局的基础上,总结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的模式,提出了共同应对气候变化、跨国共建生态环境的行动计划。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地区生态环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土壤、植被等重要生态要素存在明显的地带性梯度变化规律,生态背景总体较为脆弱,大气和水环境污染存在跨界传输的通道,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地区。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战略的实施,沿线地区人类活动将明显加剧,工业化、城镇化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将明显增强,部分地区脆弱生态环境所面临的威胁不容忽视,需要各国积极行动,共同构建丝路生态文明。基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环境问题的整体性和跨国迁移性特征,应尽快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环境合作机制,在共同应对全球变化和极端气候事件,协同推进生态修复工程,加强沙漠化和荒漠化治理技术联合创新,加强水资源科学配置高效利用和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合作,共同应对长距离污染物传输问题等领域率先行动起来。  相似文献   
10.
生态环境和灾害对贫困影响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已成为中国扶贫攻坚的主战场,贫困与生态环境、灾害等诸多因素交织在一起,是中国新时期扶贫开发最难啃的硬骨头。本文分别对生态环境与贫困、灾害与贫困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探索了贫困人口的减贫诉求和扶贫模式,最后提出了兼顾环保、减灾和减贫的系统性扶贫理论模型和分析框架,以期为中国政府制定系统性减贫策略奠定理论基础。分析发现:① 生态环境与贫困存在复杂关联,关键影响因子包括环境恶化因素、资源因素和多维贫困因素;② 灾害与贫困的关系研究主要关注脆弱性、直接关系和农户生计三个视角;③ 贫困人口的诉求呈现多元化趋势,但扶贫模式却较少综合考虑环境和灾害等因素。因此,在未来研究中:① 生态环境和贫困关系的研究应该更加重视可持续发展问题;② 灾害对贫困的间接影响因素值得关注,贫困农户的脆弱性和灾后修复等问题也不容忽视;③ 应关注创新性扶贫模式开发,积极促进可再生能源与精准扶贫的有机结合;④ 应该综合地考虑生态环境、灾害和贫困关联的关键因素提出系统性减贫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