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2篇
科学研究   13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实用主义体育是沐浴着美国实用主义哲学与实用主义教育学的基本思想,承继并改造欧洲自然主义体育的基本理念和内容发展而来。20世纪初传入我国后,促使我国的学校体育教学内容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这些变化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学校体育的完善和发展,但同时也造成体育学科的严谨性、科学性和适用性受到损害。这种现象在当今的体育基础教育改革中亦时有隐现,致使我国的基础体育教育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为了准确、清晰地研究和把握实用主义体育的精神实质,对体育教育领域的价值和存在的问题,本研究以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为着眼点,采用文献资料法,深入分析了自然主义体育与实用主义体育的基本差异,实用主义体育教学内容的理论基础、源流和发展。在充分认识体育教学内容“实用性”基本含义的基础上,研究结论认为,追求体育教学内容“实用性”,首先强调以“体育教学内容”这一核心要素为本,尊重学生作为实用性的基本指向;其次,强调应认识并厘清体育的本体价值和工具价值,在此基础上,努力对体育教学内容本体价值追求的回归,实现对体育教学内容工具价值的理性“扬弃”。  相似文献   
2.
结合左拉的代表作<娜娜>,从文本、作者、读者三个角度,来具体阐析左拉的"真"的极为丰富的内涵.左拉的"真"既有对社会客观真相的描摹,又有对人类内在本真的探寻,前者从各个角度展示出世态炎凉,后者则触及隐秘的人类灵魂深处,由此而管窥人性的本质.  相似文献   
3.
《庄子》一书整体体现出一种自然主义的哲学倾向,而其自然主义哲学的关注点和主导指向是人类的自然主义的生存态度,其超越的、理想化的自然主义的境界,是心灵的转化和内在超越,是对黑暗社会现实的大胆揭露,是对人类文明的批判和反思,是对人类生存的本然状态以及本然状态中的人类自由的追求,体现出庄子自然主义的独特意蕴,它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自然主义思想的基础,对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叔本华和黑格尔对康德哲学的批判分别代表着现代非理性主义的开端与传统理性主义的完成。因此 ,理解他们的批判对于理解西方现代哲学与传统哲学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人权思想发展的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哲学基础。人权思想萌芽于古代的自然正义和平等观念,形成于艺复兴时期的理性主义和个人主义,发展于近代的自然主义和功利主义,繁荣于当代的社会主义和人本主义。  相似文献   
6.
王弼的"自然"所取的乃是"自动然"之意,换一个说法也就是"无为,"但是这里的"无为"并不是不作为,它更确切的涵义乃是无意为、无心为,说的更明确一点也就是不作意。这乃是宇宙本体(大道)与天地万物共有的属性,把它视为任何其他东西都是不正确的。前人所以对王弼的"自然论"思想产生误解,除了对文本的阅读不够仔细外,"五四"以来所形成的西方思维模式的影响无疑也是其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与自然的和谐是"自然主义与人道主义的统一"。这个思想的要点是: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劳动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中介;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创造人。这个思想带给我们的启示有:走出人类中心主义的误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构人与人之间公平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制度;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魏晋“自然”精神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最亮丽的一颗流星,是魏晋玄学家们集体智慧的结晶。魏晋玄学士重“自然”的理论依据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尊重个体生命本色的“人性自然”论;二是对情欲的探讨及肯定。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非线性科学的形成及其三大理论前沿进行了简要的概述 ,并浅述了非线性科学对自然科学和自然观的影响。这对帮助读者了解当今科学前沿课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荒野是生态批评的重要内容,是人类获得救赎的家园。新历史主义从《丁登寺》中看到了荒野,却没有看到《丁登寺》不是走出荒野,而是走向荒野。类自然主义的主题在荒野这个特殊生态中得到充分表达,但预示了启蒙与反启蒙的两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