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777篇
科学研究   26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47篇
综合类   51篇
信息传播   4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莱辛在《拉奥孔》一文中指出了诗和画属于不同媒介艺术并对其进行了详细论述,本文在此基础上讨论,它们作为使用不同媒介传播符号的艺术样式,如何通过自己媒介符号的"不擅长性"来延缓"阅读时间",制造阅读动力。  相似文献   
2.
"数感""符号感"与其它——《课程标准》大家谈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课程标准》作为课程改革的指导性文件应加强科学性和严谨性.应对“(数、符号)感”、“观念”、“能力”、“意识”等词的涵义和用法做出更为深入的研究.“数感”的提法有一定合理性;“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的符号语言”则要比“发展学生的符号感”这一提法更为恰当.  相似文献   
3.
秋分,核心符号为月神崇拜,具有丰收、收获寓意,民俗认同基础深厚。中国农民丰收节设在每年的秋分,有助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助推乡村文化振兴。为强化节日效应,增进民俗认同,有必要构建中国农民丰收节符号体系,其可行路径为:精心设计一套全国性的节日仪式,深入挖掘、提炼各地秋分习俗、符号,整合、利用各种丰收符号,全面宣传推介节日习俗、符号,认真落实“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办节精神,等等。  相似文献   
4.
文章论述了怎样利用半导体图形符号中的箭头指向,识别半导体器件的类型以及怎样初步判断晶体三极管在电子线路中的工作状态。  相似文献   
5.
梦及梦境探索是个亘古不变的人类永恒主题。迄今为止,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仍被认为是现代科学研究梦的经典教科书,同时也是精神分析的最重要的著作。弗洛伊德认为,梦是一种(被压抑的)愿望的(伪装的)满足。本文从精神分析角度来对影片《盗梦空间》进行分析,解读了影片中的时间效应、梦中梦、阻抗及其他象征,深刻揭示了"梦是潜意识心理现象的自我表演"的涵义。  相似文献   
6.
“语助词”是传统的语法概念,形成于对先秦经传注释的语法研究中,并为古今学者广为使用。然而,“语助词”这一提法似欠准确,其原因有二:一是“语助词”概念是传统“辞”、“语助”、“语辞”等语法概念误解的产物;二是“语助” 不是词,故不能称为“语助词”,而应该将其称之为语言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语音符号。  相似文献   
7.
先锋小说是小说叙事形式的冒险或革命,先锋小说家的创作是进行自觉的文本实验。先锋小说作家关心的是故事的“形式”,即如何处理故事,他们认为所有的小说都是虚构的;将人物的深度内涵取消,人物只是作为一个形式符号而存在;故意在小说中设置“空缺”,使叙事结构零散化。因此,叙事的虚构化、人物的符号化、结构的空缺化方面表现出新的叙事观念,颠覆了传统小说的叙事方式。先锋小说是一种具有当代意义的创作实验。  相似文献   
8.
苏州园林大到总体设计,小到一窗一砖一瓦上的图案,尽管形态各异,却不约而同地体现着象征美。从对苏州古典园林的建筑象征、植物象征、动物象征、器物象征、符号象征、颜色象征、数的象征等园林象征美的探索,可以看到文人士大夫和平民百姓的审美情怀与生活理念。  相似文献   
9.
狄金森的一生与花草有着不解之缘,她的园艺生活是其诗歌创作中永不衰竭的源泉。狄金森在继承传统的同时,扩大和丰富了花草意象的象征意义。狄金森诗歌中的花草意象与其特定的社会环境紧密相关。她以花草象征美丽的女性,男权社会之下女性低下的社会地位、女性坚毅的品格。她还用花草象征自己鲜为人知的一生、反叛精神、不朽的作品、创作风格以及自己的审美趋向等。  相似文献   
10.
Through the historic metaphor of hunting the essay examines the lifestyle of the dominant elites of Hungary between 1945 and 1990 on the basis of archival documents, private records, and oral history interviews. The analysis emphasizes the fact that there were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old, prewar aristocracy and the new state socialist elites. The co-incidence of lifestyles can be viewed through the lens of social and cultural change: new elements hit against the old, shaping and dissolving old behavioural patterns. The article analyses hunting in the contexts of social differentiation and social grouping. Using semiotics the author shows how, even during the era of state socialism, power and social distinctions were articulated on the level of lifestyles, and transmitted via the social, semiotic function of behaviours, patterns of taste, and forms of interaction. Thus, hunting evolved into a metaphor over time in Hungary: it was not only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the everyday life of the elite, but also became a symbol for belonging to i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