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为探讨工读生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的关系,本研究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河南省工读生96人、普通学生141人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工读生的主观幸福感显著低于普通学生,其社会支持状况也显著低于普通学生;工读生主观幸福感各指数与社会支持各维度均有显著的相关;高、低社会支持组被试几乎在主观幸福感各指数上(除松弛与紧张外)均存在显著的差异;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能较有力地预测主观幸福感.这说明工读生的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存在显著的相关,不同属性的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2.
心理危机是指个体面对的困难情境超出自己的应对能力时而产生的暂时的心理失衡状态.高职大学生是心理危机易发的高危人群之一,其产生心理危机的原因主要有:客观现实刺激、自身力量不足、价值观念失衡、支持系统缺乏等.高校工作者应采取建立危机预警机制、加强价值观念教育、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构建社会支持系统等相关策略,对当前高职大学生心理加以疏导.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应付方式问卷和SCL—90对822名在校高职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男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极显著高于女生,而抑郁、焦虑和心理健康显著低于女生,应付因子中解决问题、求助和幻想的性别差异显著,其他因子无性别差异;一般自我效能感与解决问题、求助应付因子显著正相关,与自责、幻想和退避因子以及抑郁、焦虑和心理健康显著负相关;高、低一般自我效能感者在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和退避因子以及抑郁、焦虑和心理健康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论自我效能感理论及其教育价值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自我效能感是以若干心理过程为中介实现其作用的 ,个体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与改变 ,是因人而异的。教师可以通过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改善学生的学习态度 ,保持学生心理健康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相似文献   
5.
自我效能感是班杜拉自我效能理论的核心概念,是个体关于自己能力的知觉与判断,它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举足轻重的作用.基于对自我效能感的概念、形成及作用的概述之上,文章进一步探讨了自我效能感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并提出了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6.
试论自我效能感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自我效能感是班杜拉自我效能理论的核心概念,是个体关于自己能力的知觉与判断,它对学生的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作用。本文介绍了自我效能感的概念、形成及作用,探讨了自我效能感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