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教育   27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生自我定位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父母受教育程度与研究生自我定位有重要的联系。研究生在自我定位过程中受到父母期望的影响,不同学历家庭出身的研究生在升学意愿上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生自我定位过程中的困惑程度也因父母的受教育程度有所差别。  相似文献   
2.
郑毓信是南京大学哲学系的教授 ,他的研究方向主要是数学哲学、数学教育哲学以及数学教育中的国际热点问题 ,他在国际数学教育领域中享有很高的威望 .郑教授善于从哲学的视角辩证地看待与比较中国数学教育以及国际数学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十分善于从总体上把握国际以及中国数学教育的发展走向 .郑教授目前是美国《数学评论杂志》评论员 ,国际数学教育哲学团体 (POME)的核心组成员 ,国际数学教育大会执行委员会委员 ,他是较早地对国际数学教育领域中有关问题解决、建构主义等思想做出引介的中国学者之一 ,他的著作《认知科学、建构主义与…  相似文献   
3.
郑毓信是南京大学哲学系的教授,他的研究方向主要是数学哲学、数学教育哲学以及数学教育中的国际热点问题,他在国际数学教育领域中享有很高的威望.郑教授善于从哲学的视角辩证地看待与比较中国数学教育以及国际数学教育的现状与问题,十分善于从总体上把握国际以及中国数学教育的发展走向.郑教授目前是美国《数学评论》杂志的评论员,国际数学教育哲学团体(P0ME)的核心组成员,国际数学教育大会执行委员会委员,他是较早地对国际数学教育领域中有关问题解决、建构主义等思想作出引介的中国学者之一,他的著作《认知科学 建构主义与数学教育》可…  相似文献   
4.
乔连全  高文 《教育科学》2005,21(6):23-26
本文从数学问题解决的研究现状出发,指出了当前数学问题解决功能所面临的几个转变;进一步通过案例,解释了如何在认识数学问题解决新的功能的基础上,把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机地整合起来,进而推动当前的数学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5.
中学生数学学习元认知水平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通过调查显示了中学生数学学习元认知水平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分析了其中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美国数学教师协会于 1989年和 1998年先后出台了两个重要的数学课程标准 ,这两个标准的出台 ,在全球数学教育界引起了很大的重视 ,本文希望通过对两个标准的比较、分析 ,能对当前我国数学课程标准的的制定和实验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信息不对称广泛存在于高校课堂教学之中,且具有难以消除的特性。它是课堂教学存在的前提,也是影响高校课堂教学效果的主要障碍。通过对高校课堂教学中信息不对称理论的解读,结合某部属院校的期中教学检查工作的案例,对高校课堂教学中信息不对称的表现形式、构成原因进行了探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动高校课堂教学信息相对对称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世界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之后,高等教育质量问题日益凸显,成为人们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在这一背景下,自2003年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与挪威科技大学教师教育系和立陶宛科技大学教育研究所联合举办以“高等教育质量”为主题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每年一次,每次以高等教育质量的某个重要方面集中展开研讨。第四次高等教育质量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10月18日至19日在厦门大学举行。本次大会的主题是“大学教师发展”(Faculty Develop-ment)。本次会议,共有来自中外…  相似文献   
9.
随着STEM教育在我国的兴起,从事STEM教学的教师数量短缺、教师素质欠佳成为备受关注并亟待解决的问题。美国STEM教师职前培养经过长期探索,已经具备比较成熟的培养体系,尤其是位于美国STEM教育顶尖地区的新泽西学院,创造了独特的STEM教师培养体系。通过从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设计、教学实施、认证评估等五个方面剖析新泽西学院STEM教师的培养过程,发现培养计划多样、注重科学研究、强调跨学科学习、重视教学实践是其STEM教师培养的突出特点。这些发现对我国STEM教师培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从学分制的历史沿革看其本质及边际效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分制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管理制度,适应社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需求,正日益成为国内外高校改革的热点。本文从历史纬度考察了学分制产生、发展的过程,试图从历史根源上剖析学分制的本质以及由其所产生的边际效能,旨在为科学认识学分制的本质和功能,合理推进我国高校学分制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