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2019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国家最为关注的,但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还存在较大的问题,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不仅需要国家和相关机构加大投入力度,更加需要地方政府能够将教育落到实处。以实证出发,对我国的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为社会培养出各种人才,在大众文化背景下,高校的教育工作者需要依据高校的实际情况,使大学生的社会主义价值观能够得到很好的培养,这对社会来说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还符合我国经济建设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铸坯中与气泡有关的缺陷对于钢的质量有很大的危害,有效去除钢中气泡成为高质量钢的主要任务。文章以吹氩的板坯结晶器为研究内容,运用理论计算对凝固前沿的气泡的受力进行量化。主要结论如下:气泡在钢液中主要受到重力、浮力、虚假质量力、升力、曳力、温度马兰戈尼力、浓度马兰戈尼力的影响。气泡被捕获的时候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气泡从结晶器主体钢液靠近温度边界层,在这个过程中气泡的运动主要受到曳力、浮力的作用;其次气泡进入温度边界层,在这个阶段气泡主要受到曳力、浮力、以及由温度梯度引起的马兰戈尼力;第三个阶段,气泡穿过温度边界层,到达浓度边界层,受到浓度的马兰戈尼力,其中浓度马兰戈尼力的方向总是朝着凝固前沿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文章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来模拟钢渣在流化床中的碳酸盐化反应。运用双流体模型来描述流化床中的气固两相流动。采用未反应核模型计算反应速率,扩散系数根据反应过程中颗粒孔隙结构的变化进行了相应的修正。通过UDF自定义程序导入化学反应速率,实现流化床内气固两相流动、传质和化学反应之间的耦合。模拟结果可知颗粒粒径、反应温度、吹气速度、CO_2浓度均对反应有一定的影响,缩小颗粒粒径,提高反应温度、吹气速度、CO_2浓度都可以提高反应效率,其中CO_2浓度对反应速度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5.
针对高校实训教学要求,设计了符合生产实际的铁水预处理喷粉脱硫冷态实验装置。控制系统采用一体化控制柜。选用PLC和紫金桥组态软件实现实训装置控制系统的设计。开发了铁水预处理喷粉脱硫动力学模型。根据初始条件计算需要吹入铁水的镁粉重量、喷粉速度等,由PLC对确定好的过程参数进行控制。通过研制与开发铁水预处理实训模型,实现教学内容形象化、时空化,拉近课堂与实践的距离。  相似文献   
6.
针对高校实践要求,在实验室设计了符合生产实际的RH冷态实训装置。控制系统采用一体化控制柜。选用西门子S7-300PLC和紫金桥组态软件实现实训装置控制系统的设计。控制模式包括远程自动控制、远程手动控制和就地手动控制三种模式。通过研制与开发RH仿真实训模型,可实现教学内容形象化、时空化。该教学系统适用于课程教学实验、专业综合实验、创新研究以及毕业设计各个教学环节。  相似文献   
7.
在背诵有关文段基础上要求学生默写,是语文教学中增强记忆及巩固学习成果的一种重要训练手段。因此,默写在现代考试中得到了广泛运用。而且,题型也由刻板型、硬记型发展成为灵活型、理解型,即大多采用指令情境,写出相关词语或句子的方式命题。  相似文献   
8.
机器人教学作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新模块,它主要指通过搭建、运行、调试、优化机器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本文主要阐述了机器人教学的基本理念,探讨了任务驱动教学法和协作学习,讨论出基于任务驱动法的机器人教学模式,最后以《声控玩具车》这一教学设计案例,使读者深刻体会任务驱动教学法下的中小学机器人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9.
让机器人教育走进学校,并将其融入课堂是促进机器人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研究分析了当前我国小学机器人教学的现状,以及建设小学机器人教学微课资源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文章通过对小学机器人微课制作的探索,以具体案例的形式阐述了小学机器人微课制作的设计原则、开发步骤、教学设计以及相关注意事项,研究旨在使机器人教育更好地深入小学课堂之中,以期利用小学机器人微课来改善机器人教学的现状。  相似文献   
10.
高等教育是我国重点建设的内容,是实现人才强国战略的基本保障、我国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面临着传统教育理念、相关制度建设、管理模式创新等方面的挑战,因此必须不断加强研究力度,找出实现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和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