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DCG)检测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发作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87例冠心病患者应用12导联动态心电图进行24h监测.结果:检出SMI 643阵次(78.6%),有症状心肌缺血175阵次(21.4%);心肌缺血发作时间高峰在6:00~12:00,这期间检出SMI 407阵次(63.3%);SMI快频率依赖54例占62.1%.结论:冠心病患者SMI发生率高,有极大危险性,DCG对SMI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较高,为目前较理想的非创伤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线粒体相关物质与细胞凋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凋亡”一词源于希腊文,意为“花瓣或树叶的枯落”,是1972年由病理学家Kerr等首先提出的一个不同于坏死的死亡概念,指由体内外因素触发细胞内预存的死亡程序而导致的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凋亡细胞中可出现各种生化改变如内源性核酸内切酶激活、  相似文献   
3.
留学生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近年来河北北方学院留学生教育持续发展的现状,抓住学生特点,从语言、备课、教材建设、操作技术、教学方法与手段、实验考核等方面进行了不断地探索与实践,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也取得了一些提高留学生病理生理学教学质量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家兔尿激酶溶栓后静点巴曲酶对凝血机制的影响。方法:雄性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对照组、治疗1组、治疗2组。采用颈内动脉自血栓塞法建立脑梗死模型。治疗1组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2组尿激酶溶栓后静点巴曲酶;对照组用等量生理盐水替代。分别测定不同时间段3组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治疗后22h断头取脑,冰冻切片观察有无脑出血,2%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观察有无脑梗死病灶。结果:治疗1、2组各有2例出血、TTC染色,治疗1组2例正常,治疗2组3例正常。对照组造模后FIB升高,PT、APTT缩短,与造模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6h,2个治疗组FIB下降,PT、APTT延长,与造模后2h或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治疗2组FIB、PT、APTT与治疗1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家兔尿激酶溶栓后静点巴曲酶在一定剂量范围内是安全的,不增加出血发生率。通过凝血四项检测发现两药同时应用凝血机能下降明显,因此必须严格控制药物剂量,同时监测凝血—纤溶指标,减少出血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5.
缺氧诱导因子-1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氧诱导因子-1(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HIF-1)是1992年Semenza和Wang[1]首先发现的,随后确立了HIF-1的结构,并证明了其cDNA的编码顺序.HIF-1普遍存在于人和哺乳动物细胞内,常氧下(21%O2)也有表达,但合成的HIF-1蛋白很快即被细胞内氧依赖性泛素蛋白酶降解途径所降解,只有在缺氧条件下HIF-1才可稳定表达[2].HIF-1是具有转录活性的核蛋白,具有相当广泛的靶基因谱,其中包括与缺氧适应、炎症发展及肿瘤生长等相关的近100种靶基因[3,4].当其与靶基因结合后,通过转录和转录后调控使机体产生一系列反应,有些反应尽管带有适应代偿性质,但也常给机体带来病理性损害,如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ypox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HPH)、肿瘤加速生长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