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10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专家访谈法等方法,对洪洞通背拳的产生、形成的历史背景及与当今中国社会文化的关系进行了全面的阐释,并对洪洞通背拳今后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发展对策,以期使洪洞通背拳在现代社会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魏晋南北朝时期围棋的兴盛及其原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魏晋南北朝这一动荡的时期,围棋却发展较快,棋手已分成九个等级,而且出现了十九线棋局,还多次举行大规模的比赛并进行品棋活动等,使围棋胜极一时.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社会政局多变,高门世族追求人生享受成为社会主流,帝王的提倡以及围棋价值观的提升和围棋九品制的颁布,这些都为围棋的兴盛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相关文献资料的查阅,对21世纪传统武术的发展进行了研究。研究指出:传统武术要依靠国家和社会力量做好对传统武术的挖掘、整理、继承、发展和创新工作;把传统武术纳入完整的正规教育体系,为传统武术的社会化及国际化提供舞台;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二者应协调发展,武术的发展才能稳固和持久。  相似文献   
4.
在武术教学中,由于技能的掌握是在情况多变、紧张应激、事物结构高度复杂、关键信息不明等条件下进行,内隐学习的优势就尤为突显。内隐学习理论提示我们:武术套路运动、搏斗运动教学和武术文化教育必须高度重视并充分开发利用学生的内隐学习潜能。内隐学习理论对武术套路运动、搏斗运动教学和武术文化教育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传统武术的整体性思维及当今社会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传统文化曾随中华民族的强盛,闪烁过历史的光辉。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列强入侵,中华民族受人欺凌,任人宰割,中国传统文化也被错误地作为酿成国弱民穷的根由之一,随之承担了部分的历史责任。然而,当欧美式的现代化模式度过了鼎盛时期之后,逐渐“世衰道微”,暴露出自身的弱点时,中国传统文化再度受到了人们的关注。中国传统文化是以整体综合的思维方式来看待客观世界的。这一整体性思维的特征对包括中国传统武术在内的所有文化子系统都发生了深刻的影响。具有整体性思维特色的中国传统武术,走上了与西方奥林匹克竞技运动不同的发展道路,在全…  相似文献   
6.
从现代社会的需要,学校体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等方面入手,经过分析,指出:学校体育不仅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还应有科学的价值观,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合理的教材以及多样的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与逻辑思辨相结合的方法,以易道哲学为依据,以原始文化基因理论为视角,研究了易道哲学与中国传统武术理论体系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易道本体思想、思维方式、价值理念作为中国文化的原始文化基因,不仅构筑了中国传统武术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而且起到了建构框架的关键性作用。受易道文化基因的统摄,中国武术与"易道"建立起了一种水乳交融式的亲缘关系,其以易为据,引易为说,不仅促进了中国武术各拳种、门派拳理、拳法、拳技理论化的进程,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中国武术理论体系的基本面貌、特征和总体走向。  相似文献   
8.
“自学—指导”模式在武术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通过对“自学—指导”教学模式的研究,指出该方法在学生掌握教学内容及培养“终身学习”能力方面比传统的“示范—模仿”式教学具有明显的优越性,教学中运用“自学—指导”法能为推进体院教学改革的深入,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山西省农村中学课余体育训练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山西省农村中学进行调查 ,分析了农村中学课余体育训练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为促进和改善山西省农村中学课余体育训练的开展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在简化太极拳教学中进行了“先行者”的教学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实验组男女生无显著差异,而对照组男女生则出现差异,且女生好于男生,说明运用“先行者”进行教学优于传统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