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教育   2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与教学方法改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提出“最近发展区”及其衍生出的建构主义理论通过在“已知与未知”之间设置悬念和使学生自主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有助于训练创新性思维,而营造民主、宽松和竞争性的课堂教学环境以及促使教师的“教”服务于学生的“学”等五项策略则是培养高校创新性人才教学方法改革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教学评价有效性的研究:关于评价量表的内容效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评价有效性的研究———关于评价量表的内容效度李绍珠吕浩雪评价量表在评价活动中处于“先行组织者”的地位,它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对整个评价活动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表征评价量表有效性的效度有内容效度、效标效度(准则关联效度)和结构效度(构想效度)等类型。笔...  相似文献   
3.
<正> 最近几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人才需求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这既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十分广阔的空间,又向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校从1989年以来,对理科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培养模式进行  相似文献   
4.
高层次本科人才培养中的研究性实验教学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南京大学在朝着“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的世界一流大学目标迈进过程中,努力培养在大众化教育时代的精英型高层次本科人才,对如何在高层次本科人才培养中实施研究性实验教学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一、高水平师资是研究性实验教学开展的前提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要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需要教师精心培养和正确指导,所以高水平教师参与实验教学是研究性实验教学开展的前提。高等学校的高水平教师,往往都在科学研究方面有所建树,他们不但具有严谨的工作态度、科学的研究方法,而且具有强烈的创新…  相似文献   
5.
文科教学开展“读、写、议”活动的探索南京大学□吕浩雪“读、写、议”顾名思义就是读书、写作和议论(即讨论)。具体地讲,所谓“读”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有计划、有目的、有要求地阅读有关教学参考书和有关文献资料。学生阅读有关参考书一般都安排...  相似文献   
6.
大学课程考试的功能、形式及改革刍议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从探讨大学课程考试的功能、形式着手,分析了当前几种主要考试方式各自的利弊,指出当前高校课程教学中主要采用闭卷考试的做法亟需改革。笔者认为大学课程考试应针对实际情况,按照“综合考试”的改革思路,采用灵活多样的考试方式。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面临着人才市场的严峻考验,高等学校培养高质量人才去赢得市场已是大势所趋。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已成为发展生产力的决定因素。为此,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全面发展的高质量人才已成为高等学校发展的生命力。长期的人才培养实践证明,高等学校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其中最主要的环节就是要搞好教学基本建设,有了良好的教学支撑体系,才  相似文献   
8.
辩论——提高文化素质的有效途径吕浩雪一、开展辩论活动有利于学生拓宽和加深文化知识视野辩论活动作为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的一种方法和途径,它对学生进一步拓宽和加深文化素质方面的知识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二个方面:一是目前许多高校和文化传媒机构所组织的辩论活动...  相似文献   
9.
深化理科改革 培养理科应用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化理科改革 培养理科应用人才吕浩雪1990年国家教委在兰州召开了高等学校理科教育工作会议,对高等理科教育的改革作出了重大决策:在坚持培养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的基本任务的前提下,拓宽高等理科教育的服务面向,把多数毕业生培养成为适应经济、技术、生产等...  相似文献   
10.
当今高等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必须主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主动适应世界和未来科学技术及思想文化发展的需要,主动适应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需要。为了探索和实施高校人才培养这样一个新的目标,我校从1989年提出并施行了“按系招生、强化基础、分流培养”这一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以增强人才培养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