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科学研究   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剖析了大学生学习不良的原因,提出了基于一个中心两个辅助点的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模式,并将此模式应用于教学实践。实验结果表明,此模式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2.
专业课教学与科研和实践相结合培养创新人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的专业课程与科研和实践结合非常紧密,慨代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笔者基于该课程实施研究性教学,从课程实施的层面,以科研渗透到教学为切入点,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主要目标,对专业课教师如何实现二者真正融合进行了探索和尝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加强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大学的专业课程与科研和实践结合非常紧密,“现代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笔者基于该课程实施研究性教学,从课程实施的层面,以科研渗透到教学为切入点,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主要目标,对专业课教师如何实现二者真正融合进行了探索和尝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加强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农村小学从三年级开始开设自然课。这一年龄段的学生虽已掌握了一定的自然知识,但他们学习中感知的无意性和情结性非常明显,所以在进行自然教学时应强化实物观察实验,有意识地培养儿童的观察能力。如在教学《各种各样的叶》时,在引导学生认识了几种常见的叶形之后,我把课前采集的叶子和平时制作的叶的标本拿给学生着。当学生看到这么多形状、大小、颜色各不相同的叶子或叶的标本时,都羹出惊奇的神色。此时,我因势利导,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拨出学过的叶形,学生很快就找出了几种。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再如学习《电路》这一课时,…  相似文献   
5.
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依托计算机网络课程,提出了创建良好的教学环境,构建主动一互助的学习方式,研究性教学方法和阶段式的教学过程相配合的教学模式。同时,设计客观、多层次的评价体系。此教学模式能够促进形成良好的学习和研究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有利于培养和造就一批既有知识又有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6.
当前,研究生课程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课程教学与科研能力培养脱节;过度强调知识结构的完整性而忽略前沿理论、技术的研究;没有给研究生提供更多的思考和创新的机会。这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相似文献   
7.
基于团队学习方法的内涵,提出了以任务驱动为主导的研究生团队学习方法。将该方法应用于控制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软测量与虚拟仪器原理"课程,在文献阅读、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培养三个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正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理念、培养模式、质量标准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与学术型研究生有所不同,要突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特色。课程设置要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教学内容要强调理论性与应用性课程的有机结合,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教学过程要重视运用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要注重培养学生研究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基于此,在课程教学中,突出了案例分析、任务驱动、团队学习、实践研究等方法,探索出"一种意识两种方法"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9.
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依托计算机网络课程,提出了创建良好的教学环境,构建主动-互助的学习方式,研究性教学方法和阶段式的教学过程相配合的教学模式。同时,设计客观、多层次的评价体系。此教学模式能够促进形成良好的学习和研究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有利于培养和造就一批既有知识又有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0.
职业学校技能竞赛是指由各级各类职业学校、有关行业部门、社会团体及其它组织,依据教育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的专业教学标准、技能训练标准和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开展的群众性教育类比赛活动,以突出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重点目的,对职业学校学生的职业技能发展水平和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进行考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