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教育   35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无线传输技术目前在各生产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华北油田采油工艺研究院为了解决油井的生产测试问题,研究了以声波为传输载体的无线传输测井工艺技术,该工艺技术在油井检泵作业施工期间进行,测试仪器和无电缆传输系统随泵下入井内,测试得到的数据转换为声波信号,沿油管传输到地面,被安装在井口的声波接收探头接收。通过数据处理与解释,得到该井目前生产状态下的动态资料,可实现油井长期、实时监测。该技术在华北油田和吉林油田进行了现场试验,传输深度接近2000m,为油田开发方案的判定,提供了准确的资料。同时讨论了声波在油井中的衰减规律,提出了无电缆传输测试技术中的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2.
实验方法     
实验方法张宝辉,普芳所谓实验方法,是人们根据一定的研究任务和目的,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等物质手段,人为地创造一定的环境或条件,主动控制或干涉研究对象,舍弃次要因素和无关因素的影响,选取或突出主要因素,即在典型的环境条件中或特定的条件下,去探索自然界奥...  相似文献   
3.
在教育高质量发展理念的指引下,如何结合混合学习环境开展深度学习活动,目前有效的方法和路径尚不明确。研究依据并拓展尼尔森·莱尔德的深度学习理论,设计了契约性、高阶性、整合性和反思性四类学习活动,构建了“四阶三环”干预实施模型,并以“教育文献检索与分析”课程为例开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深度学习活动能够促进学科核心知识的掌握,有助于协作、沟通表达、学习毅力等关键学习能力的提升和思维结构的发展。但是,学生认为深度学习活动具有一定难度,负担较重,对各类活动的价值认知亦存在较大差异。最后,研究从判断标准、条件创设、成果产出和科学评价等方面提出了混合学习环境下有效开展深度学习活动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4.
化学观察练习张宝辉当人的皮肤红肿或者弄破时,常涂上碘酒,以防感染。那么,碘酒涂在人的皮肤上呈现什么颜色,过一段时间这种颜色如何变化,为什么?2.在一个密封容器中放入两只青香蕉,在另外一个密封容器中放入一只青香蕉和一只成熟的香蕉,过一段时间观察到什么现...  相似文献   
5.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为残疾人和弱势群体使用的教育技术——Assistive Technology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访谈者参考日本学者后藤芳在其著作《福祉技术入门》中对辅助技术的翻译,在这里将Assistive Technology按照意译翻译为福祉技术。需要指出的是,有很多人将Assistive Technology翻译为辅助技术,为了能够体现新技术对残疾人和弱势群体的关爱和辅助,访谈者的翻译与此一致并考虑了技术使用目的与情境。访谈者通过面对面访谈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约翰.卡斯特兰尼副教授和之后的数次邮件和电话沟通,介绍了国际上福祉技术现状、相关研究、趋势、热点及相关政策;同时介绍了相关的学会、刊物、学者、流派、现状。我们希望本文能够引起更多中国教育技术及相关领域学者对福祉技术的关注、设计以及应用,关注和研究社会弱势群体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6.
督查是实施决策、落实工作的重要方法.如何发挥督查工作职能、创新督查工作方式方法、推进决策落实,是督察工作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2004年底,教育部师范司启动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项目,该项目采用面对面及远程的方式对中小学教师进行教育技术培训.作为一种体验式的培训,在远程开展的过程中势必对学习支持会产生新的要求.本文即以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项目的远程体验式培训试点为契机,采用基于设计的研究方法,对远程体验式培训的学习支持系统进行了设计、试用和改进.试点过程中,我们通过调查、问卷等方式对数据进行了收集和分析.结果表明:从体验学习的理解、行动、分享等方面关注学习支持,考虑到了教师的实际需要;体验学习的理解、行动(设计/创建)阶段都需要丰富案例的支持;在线学习共同体让学习者受益匪浅,体验学习的分享、交流与反思依赖于学习共同体.最后本文给出了改善学习支持系统设计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8.
计算机建模不仅是学生学习科学知识和技能的方法,而且可以成为评价学生对科学知识理解程度的一种技术.“Model-it”软件可以让学生创建自己的模型,使得学习过程更具互动性和吸引学生.然而,传统的纸笔测试评价与基于建模的学习方法是不匹配的.在新加坡一所小学,有40名四年级的学生参与了利用建模进行评估的科学探究活动.学生通过独立创建食物链的模型来说明他们对于能量流和光合作用的理解.研究者根据四项标准(焦点和结构、准确性、完整性、功能性)对学生所建模型进行评分,并将建模成绩和学生在学校科学试卷考试中的成绩进行了比较.该文为适应信息时代的教学方式,提出了利用计算机建模对课程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并对新加坡教学实验数据的对比分析情况、研究结果和对教育评价的潜在意义进行了阐述,以期促进科学教学评价方式的变革发展.  相似文献   
9.
对于新技术的使用和推广不要大起大落,对于微课亦是如此。 微课先天的特征就是碎片化,从产生开始就是与移动学习相匹配的。今天,教育者提倡移动学习是因为学习者具有移动能力,并利用携带的移动设备和无线网络获得“移动”甚至“无缝”的学习环境,是学习者的学习时间和空间的扩大和延伸。另外,微课资源的学习可以利用比较零散的个人时间,导致移动学习和碎片学习机会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随着3G技术、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等关键技术的快速发展,泛在技术开始出现在多种教育场景中。然而目前国内关于泛在学习的研究,还主要集中在基本理论、技术支持、环境构建、资源服务设计以及标准规范等问题,对泛在技术在教学应用方面的研究还不太突出。深化泛在技术的具体教学应用和实践,对泛在学习研究由理论走向实践,并向教育应用纵深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泛在技术环境下教学系统的各个要素及其关系与传统教学环境存在着内在属性的差异,需要教育实践者亲身体察。华中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62名研究生,从体验的视角,在无线网络和笔记本电脑终端构建的学习环境中,探究泛在技术环境下的学习方式、教学交互、课堂参与以及教师角色。研究发现:在泛在技术环境下,学习者以问题为中心,选择自主探究和学习共同体协作为主的方式,进行以人为本的多维互动,其整体参与度呈现多波峰的波浪式变化规律,而个体则以显性参与为主,参与体验的终端数对学生的深层参与影响较大。同时,泛在技术对教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强化了教师作用,教师转变为集教学组织、引导、帮助和评价于一身的多元角色。但是为了形成平等、互助、协商的学习氛围,教师需适度参与学习者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