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9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本研究目的主要探索采用跑步经济性测量相关指标基于乔治预测法评估最大摄氧量(VO2max)的可靠性。研究思路通过Bland-Altman方法来比较VO2max乔治预测法和实验室测试法的一致性。研究对象选择8名受过良好中长跑训练的运动系学生,受试者的基本情况:年龄(21.50±0.53)岁、身高(172.2±3.89)cm、体重(63.2±3.72)kg。第一天测试VO2max,隔日在跑台以次最大强度下测试跑步经济性相关指标(摄氧量、心率、体重等)。研究结果发现,通过乔治预测法估算获得8名受试者的VO2max值比实验测试值略高,但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发现,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306(0.05),8个差值均位于95%一致性界限以内。研究结论认为,VO2max乔治预测法和实验室测试法一致性较好,采用跑步经济性测量相关指标基于乔治预测法测量评估VO2max比较可靠,评估结果可以达到实验室测试法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粤港澳台学校课余运动训练和竞赛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粤港澳台四地区课余运动训练和竞赛的发展现状及特征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四地区之间的课余运动训练和竞赛开展各有特点并存在不平衡现象。广东、台湾的发展水平相对较高,而香港、澳门的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3.
社会学视角下的社区体育──社区体育概念之管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社区体育一词是随着80年代文化热的兴起悄然而至的。但是,社区体育作为一个重要的概念而真正引起国人的关注,是它出现在举世瞩目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之后。本文通过回顾日本社区体育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分析我国社区体育出现的时代特征,立足于以社区为载体的社会学原则探讨了社区体育的概念。  相似文献   
4.
穗、深、港家庭体育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穗、深、港家庭体育的现状调查入手,通过比较分析,探求家庭体育发展的动因,分析其发展趋势,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实施对策,试图为体育行政部门在规划社会体育发展时,提供来自家庭体育的信息。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珠江三角洲群众体育活动点和经营性体育健身娱乐场所的调查与分析 ,探讨了在中国的国情条件下如何组建群众性体育俱乐部。  相似文献   
6.
广州市社区体育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50,自引:0,他引:50  
城市社区体育肩负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的重要历史使命。研究通过对市、区体育行政、街道社区体育、单位体育以及职工和市民的调查与分析,指出广州市社区体育的发展现状与特点,认为广州市社区体育发展的未来模式,主要是以发展街道社区体育为重点、以大力发展体育产业为后盾,形成以街、区、市区体育三位一体的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当前国内外体育科技发展的趋势与特征,分析了本院科技发展的基础,拟定了未来15年科技发展的目标和任务,提出了实现目标,完成任务必须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回顾与反思──体育社会学学科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体育社会学的发展历尽了成功的喜悦,也有着反思后的惆帐,若要有效地发展体育社会学,必须建立完善的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用系统的观点去构建这门学科,视体育为一种社会现象探讨体育与社会进步与人类进化的关系;探讨体育系统内部的规律性;研究体育领域中的社会问题,要打好体育社会学研究的坚实基础,重视人才队伍的培养,面向市场经济的需要,加强体育社会学的理论与应用研。究,发挥体育社会学在体育事业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机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要注重实效、不断探索,走创新之路;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干部的管理,提高干部素质。  相似文献   
10.
中国女子竞技体育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引起了世人的关注。人们曾就此问题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本文则从人体形态学角度分析比较中外男女优秀运动员形态特征的差异,从中考究中国女子竞技体育优势项目形成的运动员身体形态方面的因素,以为更系统地揭示该现象成因所进行的综合研究提供可靠的依据。通过中外男女优秀运动员形态差异的比较研究,我们发现在众多的竞技项目中,中国女子优秀运动员的形态指标较同项目中国男子优秀运动员形态指标更接近该项目世界优秀运动员的形态指标。特别是在已显示出中国女子竞技优势项目中,中国女子运动员的形态特征较符合专项对形态的特殊要求,并较同项目中国男子运动员形态更接近,甚至优越于世界同项优秀运动员的形态特征。为此,我们认为,中国女子优秀运动员在专项中所具有的形态特征优势,是形成中国女子竞技体育优势项目现象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