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7篇
体育   17篇
综合类   2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文献研究法等,从共生理论视角,分析中国武术节与中国地域武术的共生关系及协同发展路径。在当前举办的中国武术节中,存在3个共生单元:武术节、主办方与地域武术,这三者之间形成了3种不同的共生关系。其中:中国武术节与主办方、中国武术节与中国地域武术形成了"间歇共生组织"和"对称互惠共生行为";而中国地域武术与主办方则形成了"间歇共生组织"和"非对称互惠共生行为"。要实现中国武术节与中国地域武术之间的协同发展,需加强中国武术节节庆制度建设;深化中国武术节与中国地域武术的关联;促进中国地域武术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阐述武术"走出去"的形象定位及有关问题。认为:当代社会科技的飞速发展,使人们接受信息多依靠感官,感性社会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审美,也影响着人们对武术的形象认知,而武术形象对武术的生存、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武术"走出去"的形象关键是武术人及其思维,人是武术传承的主要载体,学校武术、大众武术、竞技武术传播的主体也是人;应正确处理武术标准化与学校武术、大众武术、传统武术的关系,塑造武术"走出去"的时代形象,推进武术国际化传播。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符号的视角出发,采用文献资料法、历史研究方法、逻辑分析方法,通过对符号功能与形式的阐述来揭示象形武术的符号特征。符号是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象形武术作为一种动态身体文化符号,承载的是中国传统文化思维方式,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特征,折射出中国特色的审美特点。  相似文献   
4.
闫民  卢峰  胡丑 《继续教育》2014,(12):67-68
在现职干部任职教育中实施案例式教学,是适应任职教育培训特点,深化院校教学模式改革,满足现职干部培训要求,提高其能力素质的重要举措。从现职干部的岗位任职需求角度出发,研究了案例式教学方法的组织实施,对任职教育院校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等方法,从文化学、社会学的视角分析了武术成为时尚文化所具备的条件并阐述了其对青少年认同的影响。通过研究表明,武术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在文化全球化的今天体现出鲜明的特征。武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和文化形态有其自身独特的发展规律,其产生和发展与社会的需要息息相关,遵循人们崇尚个性与从众心理机制,再加上大众传媒的渲染,使得武术成为一种流行时尚。  相似文献   
6.
对空间斜弹簧的动力学分析给出了一种新方法 ,将空间斜弹簧的运动看作一个摆振与一个直线振动的合成运动 ,简化了计算 ,并给出相应的计算公式 .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问、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辩证地分析了"项目化"武术的优点与弊端,进而提出了"大武术观"的理念。认为所谓"大武术观",就是武术人在看待武术及其自身时,要从宏观上认识武术和要求自身,摒弃因袭的"项目"分隔,打破现代武术和传统武术的此起彼落状况,让武术的各个子系统能够各施所长、互补所短,共同承担起实现当今武术多种价值目标的重任。"大武术观"理念的确立无论是对于传承、传播武术的主体———武术人,还是对于制定武术发展战略的管理部门,都是一种时代要求下必须具有的"武术观",是实现武术多种价值目标在人的观念上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8.
武术套路与人体三维动画可以实现直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的契合。应用三维动画可以实现武术套路三维立体教学,使武术技术动作更加立体、直观,可以辅助套路难度技术动作创新,辅助学习新难度动作,可以进行技术诊断和虚拟武术的抽象过程和环境。  相似文献   
9.
中国武术套路的文化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邱丕相  闫民  戴国斌 《体育科学》2007,27(12):10-12,19
中国武术套路是一项极具民族特色的运动形式,它不是动作加动作的简单合成与堆加,从套路的起势、收势到每一个动作的构思和操作,折射出中国人的艺术创造和思维方式,反映出中国人的智慧和理想追求。正如哲学大师冯友兰先生总结的,“不离日用常行内,直到先天未画前”。从构成武术套路最基本的单位动作切入,对武术套路的动作性质、技术指标、文化意蕴、审美情趣、价值追求、民族习性等方面进行了文化学解析,从而揭示中国武术套路的文化学特征。  相似文献   
10.
针对以往武术发展研究未能很好地起到指导实践作用的问题,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在对武术发展的当代社会环境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以往武术发展研究中普遍存在的"武术本位"的偏弊进行反思。并从近年来文化界出现的"文化工具论"的理论视角出发,对当代社会武术发展策略展开新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