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1篇
教育   21篇
科学研究   10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2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具有百年历史的南京大学尤以物理学美名远播。半个多世纪以来,她曾培育了像吴健雄、吴有训、赵忠尧、朱光亚、汤定元、魏荣爵、冯端、闵乃本、王业宁等蜚声物理学界的物理学家,南京大学物理学系被国际著名的《科学》杂志、《自然》杂志评价为世界上最好的物理学系之一。 王牧就是这个物理学系毕业的学生。 在新世纪第一个春天里,我访问了这位不到40岁的“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他刚刚从国外做学术访问回来。 王牧的童年、少年,是在江苏扬州外婆家度过的。父母都从事应用化学研究,大学毕业后,他们被分配到吉林长春中科院应用…  相似文献   
2.
体制转型-结构转化:中国传媒发展的"异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经济发展以其快速、可持续,成为世界经济的一道亮丽风景.而伴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中国新闻传媒业实现了快速增长,特别是在以网络传播为主要内容的新一代信息高速公路发展中,中国已经成为,或至少正在走向"大国传媒".  相似文献   
3.
关于新闻价值的学术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价值是新闻学理论和实践的最重要议题之一,以往人们大都从标准、效应、关系范畴、能量、主客体关系等方面界定新闻价值.本文在维度视野的框架下提出新闻价值的矢量意义,指出这种矢量意义是有方向、有大小、有先后顺序的.基于这个前提,又分析了新闻传播过程中的主体与客体、内容与形式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4.
5.
6.
高校报道不能离开学校这个前提,必须植根于学校这块泥土,这也是高校报道的特点和优势。唯其如此,高校报道才能登上大雅之堂。抓题材要有宏观意识。宏观意识就是全局观念,就是战略眼光。它要求我们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地去分析和衡量新闻事件的价值及影响程度,站在纵横交错的坐标系与现实和历史的交叉点上去观察事物,捕捉大题材。比如,怎样发挥留学回国人员的作用,为他们创造用武之地,这是伴随改革开放提到人们面前的问题。特别是1985年以后,学成回国人员陆续增多,不仅在高校,即便是在一些大的科研单位也普遍  相似文献   
7.
罗德里克去世了,在一个春天的上午。据他的家人讲,他走的时候很安详、很平和。作为一个终生从事新闻工作,一直关心中国的美联社著名记者,他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了中美友谊的史册上。1945年,他多次赴延安采访,1971年他作为三个美国记者之一随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问中国,并因此获得美联社中国报道总编奖和全国头条新闻奖;1979年,他出任美联社北京分社首任社长。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我国的媒介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体现在多元价值并存、报业生存困难、文化环境巨变、新闻事业快速发展、媒体受众与媒介体制角色发生变化、全球化对媒体影响巨大、新闻世俗化倾向严重、新闻价值远离新闻事实、新闻客观性受到严峻挑战等方面.本文指出,我国新闻媒介要坚决摒弃浮躁和功利至上的倾向,坚持客观公正、开放自由、真实可信、平等交流的媒介品格.惟此,才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中,找到位置,做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9.
7月20日至31日,南京大学党委举办全体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教师参加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讨班”。与会同志重新阅读部分马列原著,听取了薛谋洪、卫兴华、孙伯鍨、张永桃等教授作的题为“当前国际形  相似文献   
10.
《南京晨报》已经一岁了。当她横空出世的时候,曾以超常规的高速成长性引起新闻界和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被称为“晨报现象”。一年过去了,该报已成为南京百姓喜闻乐见的一份早报。晨报在创造报界奇迹的同时,也给人们留下了诸多思考。那么,晨报何以异军突起?秘诀何在呢?晨报又到底给新闻界留下什么启示?应读者要求,本刊特邀在宁的部分专家学者展开座谈,对“晨报现象”进行了系统的、全方位的研讨。现将这次座谈会上部分专家学者的发言摘登于此,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