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9篇
  免费   3篇
教育   262篇
科学研究   3篇
综合类   4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汉语学习方法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汉语是一门理论性、系统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学科.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文章从课程的特点和规律出发,帮助学生找到适应自己的积极有效的学习方法,以便进一步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和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有一幅名对:"买卖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用普通话念,"达三江"不顺:上联"通"为平,下联"达"也是平.其实"达"是古代入声,入声属仄,"达三江"与"通四海"在平仄上没错.不识入声字,这幅名对就会判为错.现代汉语在南方普遍保有入声,南方老师对于哪些字是入声不会误判.北方话(除大部分山西话及毗邻地区方言外)没有入声,北方老师会认定"达"为平,对于"达三江"一类的现象容易误判.  相似文献   
3.
《增补汇音》声母方面保留了上古音系统的许多特色。阳声韵完整地保留了上古音[-m]、[-n]、[-η]的收尾系统。阴声韵只有“玑”、“葩’,两韵差异较大。入声韵出现了与阳声韵相配的入声和与阴声相配的入声两套。《增补》中出现大量阴入对转现象。《增补》将上古四声分为七音,上古许多入声字,在《增补》中属于上去或下上,这是与上古调类最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4.
近体诗是以“切韵”音系为代表的中古声调系统来调平仄的,从普通话声调分析近体诗平仄的关键在于辨认古人声字,这里以古今声调的对应关系为依据,归纳了排除法,声母辨认法,方言声调与普通话声调对应法等3种方法,使古代诗歌爱好能以他们所熟练掌握的今声调准确分析近体诗的平仄。  相似文献   
5.
入声的消变是汉语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语音变化现象。研究汉语古入声在现代汉语不同方言中的变化,无论是对研究汉语语音的历史还是对研究汉语方言的现状都具有重要意义。方言的地域性差异,常常是语言发展历史的投影,尤其是过渡地区的方言,许多语言现象或是产生或是消失,我们可以从这些方言共时分布的对比中看到语言发展和变化的脉络。江苏东北部的连云港市及其所辖赣榆、东海、海州、灌云等县(区),是江淮官话、中原官话和胶辽官话三种方言的交界地区,也是古入声从保留到消失的过渡地带。在这个地区,入声的变化类型、方式和走向复杂多样。从调类变化的角度,该地区可分为"北部方言"、"南部方言"、"边界方言"三种类型,此外还有两种情况需要单独讨论。从调值变化的角度,该地区可分为A/B/C/D四种类型。其中B类C类地区(包括D类)的短调和长调以及C类地区阴平、上声和入声的区别等问题需要着重讨论,并辅以语音实验的结果,说明调值现状的复杂性。此外,该地区入声韵类的归并和入声字的舒化及又读也值得重视和讨论。入声调类、调值、韵母三种变化相互关联,构成该地区入声变化的多样性特点。  相似文献   
6.
属西南官话的贵州都匀方言保存了中古入声调类,但塞音韵尾已消失,调值已舒化。都匀方言入声的分化有其自身的规律,与西南官话"入声归阳"的规律不同。有一些入声字已经完全归入阴平、上声、去声三调,还有部分入声字有入声和非入声两读。另外有少数舒声字有入声化现象,与上古汉语长入字在都匀方言中的遗留有关。  相似文献   
7.
石家庄话古入声字今仍保持着独立的调类,很多入声字有新旧两种读法,新读、旧读的不同表现为单双元音的差别以及元音开口度的大小.石家庄话入声字的新读、旧读有四种类型,分别属于不同的韵母层次.石家庄古入声字的演变既有声调系统内部调整,又有与其他方言接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一 多年以来,广州方言调查都认为,广州方言共有53个韵母.1997年,饶秉才、欧阳觉亚、周无忌提出,广州方言还有3个"没有字音,出现频率又比较少","用来表示象声词或形容词后缀以及外来词等音节"的韵母,分别是[εt、εm、εp][1].1999年,笔者撰文提出,广州方言除了上述56个韵母外,还有一个未被正式记录的专用于音译外来词的韵母[en].[2]  相似文献   
9.
抑扬顿挫,是指声音起伏动听,悦耳和谐,往往用来形容读书声、说话声,有时也用来形容文章。晋代陆机在《遂志赋·序》中说:"崔、蔡冲虚温敏,雅人之属也。衍抑扬顿挫,怨之徒也。"宋代陈亮在《复杜伯高书》中说:"两赋反覆不能去手,意广而调高,节明而语妥,铺叙端雅,抑扬顿挫,而  相似文献   
10.
作为"岷江小片"代表的乐山话与四川话主流语音系统,即成渝语音系统相比,在声、韵、调方向体现出独特的特色,尤表现为在入声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