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89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1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生新闻与农民话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布迪厄的语言观认为:“语言不仅仅是沟通的一种手段,还是权力关系的一种工具或媒介,因此必须在生产和流通语言的互动情景和结构环境中研究它。”  相似文献   
2.
为适应"卓越计划"对新工科大学实践教学的要求,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从"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统一、过程管理与结果考核统一、严谨规范与切实可行统一、面上一般与点上特殊统一、育人教学与科学研究统一"的原则出发,利用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从场域空间、惯习观念和资本工具层面分析实践教学构成要素,提出了由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师生互动以及教学效果等要素组成的新工科大学实践教学体系,并构建了实践教学体系分析评价模型。将支持向量机和层次分析法结合,对具体调查问卷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构建的工科大学实践教学体系及其分析评价模型符合人才培养规律、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3.
"寒门贵子"一直是社会的热点议题。近来,不少学者运用布迪厄的"资本,场域和习性"理论解释中国社会阶级固化和阶层分化等现象。也有一些学者对该理论本身表达了质疑,提出了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如动机等对其进行反驳。根据52名职场新人的家庭社会阶层、个人成就动机和工作绩效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表明成就动机与工作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虽然家庭社会阶层与成就动机和工作绩效之间无统计学意义上的相关性,但是家庭社会阶层与工作绩效的负相关系数和家庭社会阶层与成就动机之间的正相关系数暗示家庭出身较高的职场新人内心虽然可能更渴求成功但在实际行动上的表现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4.
布迪厄是一位伟大的教育社会学家,高等教育是布迪厄最感兴趣的研究对象之一.通过对法国高等教育的分析,布迪厄论证了自己的高等教育观.文章从高等教育核心概念、大学招生、学业评价、教育目的和学生就业等五个方面集中论述了其高等教育观,即高等教育是社会关系的再生产.  相似文献   
5.
皮埃尔&;#183;布迪厄的“社会哲学”(布迪厄有时也称之为“作为实践的实践理论”)近年来在西方学术界激起了许多讨论。自解构主义运动在大西洋两岸衰微以来,单个人的著述不仅对当代“理论话语”的核心层,而且对诸如历史(包括艺术史)、人类学、文学批评和社会学等范围广泛的知识领域产生如此强大的影响,这还是第一次。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与逻辑分析法,分析布迪厄的文化再生产理论用以诠释后申遗时代我国民俗体育文化在开发中的运作过程以及策略活动。研究认为:生存心态是民俗体育文化再生产的基本动力,权力正当化是民俗体育文化再生产的运作逻辑方式,而象征性实践则构成了民俗体育文化再生产的本质意涵。  相似文献   
7.
论文介绍了布迪厄社会学理论的三个核心概念及其在翻译研究中的应用。论文接着从布迪厄社会学视角分三个历史时期分别探讨了《孙子兵法》的英译情况,借助这种独特的视角,翻译研究者可以从一个更接近于翻译本质属性的角度来观察《孙子兵法》的英译活动并阐释其翻译与社会、文化、全球化等方面的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林本 《鸡西大学学报》2010,10(4):104-106
布迪厄为后现代女性主义研究者提供了反思社会学和惯习等学术理念和社会学方法,试图通过对朱迪斯.邑特勒的性别表演理论的解读和释疑来发掘布迪厄对女性主义社会学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以现代社会学困境为背景,简要阐述了法国著名当代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社会实践理论产生的背景、社会实践理论及其重要概念的内涵与关系,认为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超越了现代社会学的方法论危机——二元对立思维的困境,为我们摆脱社会学领域内的各种对立,进行社会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任何话语都是一种权力关系或场域张力关系的展现。言说者要说什么和怎样来说,是由他在场域中的位置所决定的。1920年,茅盾先后撰文提倡译介写实主义和新浪漫主义,其意图历来众说纷纭。依据布迪厄的语言观,分析茅盾在这一阶段的译介话语及言说策略,认为茅盾的译介选择出于资本积累的需要和由他在文学场中的位置所决定,也是他和赞助者商务印书馆、新文学同人之间"协商"的结果。由此,茅盾的译介提倡,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一种言说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