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9篇
教育   60篇
科学研究   4篇
体育   182篇
综合类   2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侧向滑步推铅球技术教学中运用双语教学法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运用双语教学在体育教育专业侧向滑步推铅球技术教学中进行了教学尝试,通过对教学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技评和达标两项考核指标的统计分析,提出双语教学法运用于铅球技术教学中是可行的,同时,对运用双语教学的方法作了简述。  相似文献   
2.
依照体院田径教学大纲的基本精神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体院学生推铅球技术进行教学改革.本教法在常规教法的基础上采用优化组合教学--顺进式教学,教学结束时用高速摄影机现场拍摄学生的技术动作,结果表明本教法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较大的教学效果,为今后体育院系铅球教学实际和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推铅球是中学生最普遍的运动项目,也是近几年来高考体育生加试的必考项目,要想掌握好铅球的最后用力技术,使运动员在比赛和考试中发挥出水平,反映出个人成绩,是每个教练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原地推铅球是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手段,也是体育院校招生考试的必考项目之一。笔者在实践中逐步摸索、整理了原地推铅球的“四步训练法”。对提高原地推铅球的运动成绩以及有效预防运动伤害的发生,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对女子铅球运动员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十运会女子铅球第一名李梅菊和第四名张春景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三维摄影拍摄和三维录像解析等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以理论指导实践,提出准备阶段人球系统的加速下落和制动与最后发力阶段铅球提前离颈两种技术动作的改进方法;对技术动作进行新的解释,使之对技术动作的理解更清晰;以新的评定方法评定鞭打动作和超越器械动作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李玲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生物力学方法对女子铅球运动员李玲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进行分析研究.结论:李玲在起滑时蹬地角偏大,左腿摆动垂直分速过大,水平分速相对较小,重心腾起角增大;过渡步阶段单支撑时间过长,铅球速度和身体重心速度均呈现下降趋势;最后用力阶段主要加速点(用力点)较为突出,加速效果较显著.  相似文献   
7.
采用影像分析法、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等对3名优秀男子背向滑步推铅球选手最后用力时躯干动作变化进行研究与分析,以期掌握滑步推铅球运动员在最后用力过程中躯干转动的动作结构、速度变化等特征,对指导实际教学与训练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分析表明,在最后用力过程中,3名运动员的躯干动作是在前振的同时进行有序转动的复合运动.优秀铅球运动员的躯干转动技术表明,最后用力阶段.髋轴先于肩轴达到峰值速度,达到峰值后依次快速下降.在铅球出手瞬间躯干接近垂直状态,有一定程度的"前倾"或"后仰".躯干在过渡阶段的适当前振有利于左腿的积极着地,有利于铅球速度和整个身体重心速度的增加,进而缩短过渡阶段进入最后用力阶段的时间.  相似文献   
8.
后撤步推铅球技术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由日本人发明创造,该技术是继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和背向旋转推铅球技术之后的新型助跑技术。该项技术与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同属直线性助跑技术类型,两者比较起来后撤步推铅球技术动作结构相对简单、实用,助跑效果明显。以个别投掷专业的学生进行了后撤步推铅球技术教学和训练为实验对象,并在2006—2007年两轮体育专业铅球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两个年级四个班的滑步推铅球和撤步推铅球两种不同助跑技术类型的教学实验对比。结果表明:同一类型的助跑形式,后撤步的助跑技术比较简单、容易掌握,比较能够充分发挥人体的移动速度,同时形成最后用力前的预备姿势也比较到位,助跑效果显著。动作技能的形成较快,运动成绩的提高明显。  相似文献   
9.
根据中学生的生理特点,以文献资料结合运动训练中,对专项力量在铅球运动中的重要性.及怎样训练的一些方法、手段的运用。认为专项力量是起决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原地推铅球是体育考生必测身体素质项目之一。是检测考生是否具备良好爆发力、协调能力的测试项目,是发展身体综合素质能力的一个训练手段。笔者结合自己带高三体育考生的实践,提出一些训练方法和手段供广大同仁参考和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