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教育   21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诗学理论的现实基础,方东树对清代前中期诗学流派均有不同程度的批评,其主要特征:一是立足师古,崇雅贬俗、崇真黜伪;二是立足诗歌创作,强调创作与批评相统一。方东树对"近代"诸家的批评,虽不免武断,但却体现了他对时代诗学问题的独特思考。商榷前藻,发明诗学奥旨,以期金针度人之心理诉求,是其著述《昭昧詹言》的主要动机。  相似文献   
2.
“气”是方东树诗歌批评最重要的审美范畴。方东树认为诗歌必须有“气”,有气才有生命,才能活;在诗歌章法上,方东树提出“气脉”之说,要求诗歌“气体高浑”,血脉灌输,又要曲折变化,往复顿挫;在诗歌风格上,方东树强调了“气势”,尚刚健之风,反对“气骨轻浮”。  相似文献   
3.
方东树认识到鸦片贸易冲击国内经济基础且使国家岁糜金钱数十百万,致中华民族日益衰弱存有亡国灭种隐患。方氏呼吁禁止鸦片贸易,主张严惩鸦片贩子。方氏分析鸦片战争起因,指出清廷战败乃因洋商污辱自蛊、前督姑息养奸及内地奸民贪利卖国,他批驳投降谬论,主张有原则的议和。面对败局,方氏分析形势,建言献策,宣扬抗英制夷,建议当局访求贤将,避敌炮火,近身巷战;倡议组建民间团练组织杀贼自救;劝谕肆赦汉奸,以重金悬赏其反抢英夷货物、劫杀英人,提高民众反侵略的积极性。方东树的爱国思想具有思想与行为相统一,理性与情感相统一,爱国意志与历史情境相统一,爱国信念与开放思想相统一及爱国精神与内求自强相统一的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4.
方东树是桐城派最为重要的诗论家之一,其诗论在沿袭桐城派文论道文并重思想的同时,亦体现了重“文”,追求审美价值的走向。其中,他秉承古典诗学以妙论诗的传统,主张“用意高妙”,强调诗歌之美以善为内核,强调了诗教的美育作用;主张“兴象高妙”,进一步从诗歌文学形象这个艺术本质特征的角度,赋予了“妙”字的诗学审美内涵;主张“文法高妙”,在体现以文论诗这个桐城派诗论传统特色之中,亦表述有关诗歌章法、词句等方面的审美要求。  相似文献   
5.
方东树"诗文一理"说是其诗学观念之核心,是其对诗歌史上"以文为诗"之创作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其建立"以文论诗"之批评体系的理论基础和重要原因。这一观念综合了道学家重道、古文家重文之批评特点,表现出重视创作主体道德修养和艺术修养的结合。方东树在思想倾向上强调变而不失其正,旨在确立一种既合乎风骚精神又有自家面目的诗学品格。他对诗歌体用的认识,正是这一诗学观念的深刻体现。因熔铸了方苞、刘大櫆、姚鼐等人诸多观点,"诗文一理"说亦可视为桐城派诗学观念之核心,体现了桐城派的诗学理论基础和价值倾向,是把握桐城派诗学观念的一个重要的理论范畴。  相似文献   
6.
清代为汉学复兴时代,训诂、考据之学成为乾嘉时期学术的主流,宋学则处于被压制的地位。直到嘉道之际,汉学逐渐衰弱,宋学始有反弹之势。宋学代表人物方东树高举反汉大旗,对汉学家“舍理言礼”说进行了驳斥,对礼、理关系进行了深入的辨析。考辨方氏礼学思想,不仅有助于了解其整体学术思想与脉络,亦可从中窥探当时汉宋之学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7.
袁海福 《现代语文》2005,(2):116-117
作文需要创新,忌讳雷同。清人方东树曾说:“去陈言,非止字句,先在去熟意;凡前人所已道过之意与词,力禁不得袭用”(见《昭昧詹言》卷九)。这里说“力禁”,对中学生来说要求是高了些,但由此可见新意是衡量文章的重要标准。文章要出新,关键在内容。内容的出新主要是文章要有创见和创造性。而如果作者陷入思维定势,就势必千人一面,众口一辞。在这方面,中学教师最有体会,要学生写一篇《学贵有恒》的文章,都是首先提出论点,然后正面列出论据,比如李时珍、马克思等,再就是反面例证,比如,宋代的方仲永,最后来个结语。这种文章写一百篇,与写一篇没有…  相似文献   
8.
方东树作为桐城派第二代的中坚人物,为晚清程朱理学之复兴做出了重大贡献。他用毕生精力研习性命、义理之学,推动了理学的发展;撰书公开攻击汉学,捍卫理学,为理学的复兴做出了贡献;他讲学授徒,游说友朋,为晚清理学的复兴争取支持力量并培育了一批理学名家。方氏的努力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最终促进了晚清理学复兴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对传统诗学中的"通变"问题,方东树提出"善因善创",要求诗家既要善于继承前人创作精神,又要以此为基础加以创新,并提出具体的继承、创新的方法或角度。这一看法继承了诗学史上通变观念,旨在实现诗文创作的个性化。它与方东树的诗体正变论一起构成《昭昧詹言》诗学批评的基本思路,体现了桐城派包容并蓄,融通开放的文学精神。  相似文献   
10.
“棱汁”是方东树用来概括诗法之妙的一个很独特的范畴。所谓“棱汁”,概括了由叙、写、议三法交织错综与次序变化而呈示出来的文法特点与审美效果。方东树以“棱汁”为诗法的重要范畴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