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93篇
科学研究   42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2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应用Greig-Smith邻接格子样方法取样和区组分析,对广西桂林石山次生灌丛的主要种群进行种间分布格局和种间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广西桂林石山次生灌丛四种主植物种群九龙藤(Bauhinia Championi Benth)、薄叶鼠李(Rhamnus Leptophyllas Schneid)、小果蔷薇(RosaCymosa Tratt)和竹叶椒(Zanthoxylum planispinum S.et)种群在次生灌丛群落中呈集群分布趋势,并且各种群的集群分布格局的聚块强度大小与取样面积大小有关。2、广西桂林石山次生灌丛的主要种群间性状类似的种群比较容易表现为负相关关系,反之,往往表现为正相关,或者相关关系复杂化。  相似文献   
2.
李斌 《生物学教学》2002,27(12):36-37
单宁 (tannin ,又称鞣质 )是一类具有生物活性的天然化合物 ,广泛存在于植物体的各器官结构中。它不仅与人类的健康生活密切相关 ,而且随着科技的发展 ,正在化学、生物、医学、农牧等诸多领域 ,成为炙手可热的研究对象。1 单宁的分类单宁是植物次生代谢产物酚类多聚体中的一类物质 ,其相对分子量大多数在 6 0 0~ 30 0 0之间。K·Fren denberg于 192 0年根据单宁的结构特征将其分为可水解单宁和缩合单宁两大类。其中可水解单宁是非均匀多聚体 ,相对分子量较小 ,由酚酸 (主要是没食子酸或称倍酸 )与单糖成酯形成。酯键不…  相似文献   
3.
<正>"群落的演替"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如何能让学生在客观分析群落演替的过程上正确对待群落演替的概念,准确区分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对以下四个方面的把握很关键。1对群落演替概念的理解要把握住"因演而替的主体过程"人教版新教材中对群落演替的定义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这一概  相似文献   
4.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长白樵木(AraliacontunentalisKitag)茎结构,研究结果是:初生维管束有两种排列方式同时存在,即一种是排列成一轮在皮层薄壁组织的外侧,一种是散生在皮层薄壁组织中,由木质部和韧皮部组成.次生维管束位于成轮排列的维管束之间,由进行次生生长时由两初生维管束之间的束间形成层形成.  相似文献   
5.
姜申 《今传媒》2014,(1):137-138
次生”文化经常与主流文化相对应,既关联又批判地继承着主导文化的某种精神特质。例如本文所涉及的,有关数字化社交网络日渐兴勃的主导趋向及其所导致的诸多负面效应之间的对应与权衡。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社交网络正向多功能的社交、资讯、娱乐以及互动的方向延展开来。然而,新媒体传播的智能化、便携化使社交突破了空间的限制,在生活中无孔不入。过分地信息渗透不仅侵蚀着人际联系的私密性,更导致情感的隔膜。为了社交而疲于应付的人们开始逐渐反思,并以实际行动在今天这个信息过载的媒介时代中上演着社交网络的亚文化“逆向次生”。  相似文献   
6.
<正>前第三系碳酸盐岩储层是冀中坳陷的重要产油气层,储集空间主要包括孔隙、溶洞和裂缝,成岩作用对碳酸盐岩储层的影响很大。根据成岩作用与孔隙的关系可以划分为建设性成岩作用及破坏性成岩作用两大类。其中对岩石储集性能破坏程度最大的成岩作用有压实、胶结及充填作用。  相似文献   
7.
李博 《内江科技》2014,(1):133-134
<正>对车镇凹陷车66区块多口探井的岩心、测井、薄片、粒度、扫描电镜及荧光分析等资料分析的基础上,从沉积相、物源、异常压力等因素对储层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相是储层发育的基础,控制了砂砾岩粒度的大小及胶结物的类型及含量。物源控制了储层碎屑及胶结物的物质组成,提供了大量的碳酸盐胶结物;异常高压是关键因素,一方面抑制了次生孔隙的形成,另一方面又导致了砾岩中微裂缝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利用岩芯、测井以及各种分析化验资料,运用储层沉积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及成岩作用等相关理论,从储层低渗透宏观及微观成因方面详细总结了BZ油田致密砂岩储层的低渗成因。研究结果表明,沉积相带是决定储层物性好坏的先决条件;压实作用是储层物性好坏的主导因素;胶结作用是储层好坏的关键因素,使孔隙度、渗透率进一步变差;溶蚀作用使次生孔隙发育,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储集的物性。综合研究认为低渗透储层物性的影响因素主要为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这为认清该油田储层致密原因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
1923年关东大地震给东京、横滨等地带来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火灾、海啸、山崩等次生灾害是导致惨况的主因。日政府立即采取多种措施救灾,国际社会也纷纷给予援助,使得此次抗震救灾具有及时、互助等特征。加强城市防灾御灾规划,则是关东大地震留给我们的警示。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