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68篇
科学研究   3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7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当兵快44年了,干新闻工作39年多,在军报当编辑整整38年。我刚来时是23岁的小伙子,现在已是快61岁的老头子。是军报这只熔炉培养了我,是军报这个平台成就了我。我是为军报做了点工作,军报给了我很多荣誉。我对军报感情很深。我虽然编制上离开了编辑岗位,但我永远心系编辑岗位。如果还有来生,我还是想当一个编辑。  相似文献   
2.
文章试揭示陶渊明田园诗“言”“象”“意”精巧的境界结构关系,着重分析了其《饮酒》组诗中很具有代表性的《饮酒》(其五)一诗,以示作者在其诗中往往通过巧妙地运用简练朴素的语言与看似不经意的几个意象组合,准确的传达了作者所认同的人生哲理、丰富而深广的自然意趣。在诗中,显现出主客体相互关照、浑然合一的化境。  相似文献   
3.
当下中国书法界,名利欲望的极度膨胀,致使许多人产生浮躁心理,书法媚俗。宜淡泊、克己、去杂欲,对神性敬畏与谦卑,神人以和,克服浮躁心理,提倡淡泊拒绝媚俗。  相似文献   
4.
“虚静”是中国传统的文化现象,有着久远的历史文化背景。早在春秋时期,“虚静”这一文化现象就已经形成。道家的创始者老子思想的出发点就是返本复初,他认为万事万物的发展变化是循环往复的圆圈。道家所倡导的虚静观对国人心理影响甚重。正是这种虚静思想的影响才形成了华夏民族特定的审美心理。“虚静”观对绘画作品的创作与欣赏和对艺术意境的创造过程,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也正是在虚静观的积极作用下才使得中国现代工笔花鸟画普遍带有幽静、清雅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5.
中华民族的振兴归根结底要靠教育,而振兴教育的根本希望又在于教师。那么,身为教师,我们如何才能不负众望呢?笔者认为,在今天经济大潮的冲击下,非常有必要重中六个字——淡泊、明智、奉献。  相似文献   
6.
淡泊如风     
淡泊常会让人想起不思进取或与世无争,其实淡泊是智者的成熟、愚者的借口。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写道:“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唯淡泊才能心无羁绊,才能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缚,不为欲所惑。纵观古今,凡淡泊者,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穷能独善其身,富则兼济天下。  相似文献   
7.
李莉  陈斌 《新闻世界》2004,(11):62-64
正因为新闻工作具有特殊性.因此记的素质往往为人们所关注。如果新闻媒体掌握在一批不称职的人手中,那媒介传递的必然是扭曲的、不实的信息,这将给社会带来很多不稳定因素。人民日报总编范敬宜提出新闻工作提高自身素质的四个方面:提高把握全局的能力;保持旺盛不衰的激情;培养淡泊名利的心态:锻炼得心应手的笔。  相似文献   
8.
张蕾  欧久 《收藏》2007,(5):94-96
清初画坛,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的“四王”,加上吴历和恽寿平,在绘画史上号称“清初六大家”。其中“四王”最为人们熟知,清代的画坛几乎在他们画风的统治和笼罩之下。而吴历则因为独特的个性及天主教信仰也让人印象深刻。  相似文献   
9.
淡泊与谦让     
何山石 《初中生》2009,(1):88-89
由于在放射性和原子结构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英国物理学家欧内斯特·卢瑟福获得1908年诺贝尔化学奖。他对自己不是获得物理学奖感到有些意外。他风趣地说:“我竟摇身一变,成为一个化学家了。”“这是给我开的一个绝妙的玩笑!”  相似文献   
10.
宁静之美     
杨九俊 《江苏教育》2007,(11):15-15
吴红华校长给我的印象,总是轻轻地说,静静地听,浅浅地笑。看了这组文章,才知道“风格即人”,淡泊明志,透现着宁静之美,个性使然,也是一种主体自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