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8篇
  免费   0篇
教育   294篇
科学研究   7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媚 《江苏教育》2023,(44):80-81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强调学生要“在反复朗读中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笔者认为,学生要做到加深理解,必须通过熟读,读透语言,体味具象,洞察意蕴。传统“朱子读书法”囊括了计划、熟读、思考、力行的整个阅读过程。其中,熟读是指细读、精读、逐字逐句读。小学生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自控力弱,相同文本的“反复朗读”往往有口无心,阅读教学亦忌机械重复。因此,教师要在传统熟读法的基础上,取其精髓,探索适合儿童心智特点与思维水平的熟读策略。  相似文献   
2.
苏平 《收藏》2006,(12):68-68
许心如(1906~2003年),号则知、知则、知希(取老子句“则我者贵,知我者希”之意。原籍江苏常州,客籍河北武清。自幼天资聪颖,熟读四书五经,爱好绘画,曾师侍武清项润田,北京丁济谦、姚华,是林琴南先生的及门弟子。民国1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后为北京大学教授。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从文字中感受美,加强朗读的指导与训练,让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语文课堂才更具个性化色彩。在语文课中通过三种途径提高语言的感悟能力:正确认读,养成习惯;营造氛围,进入情境;熟读成诵,发展学生的思维。让语文课堂成为心灵自由高翔的天空,思想尽情展示的舞台,展现个性的原野。  相似文献   
4.
对"红杏枝头春意闹"的解读"见仁见智",涉及到诗词的读解方面"无理"、"有情"等深层次的矛盾关系。诗词有它的特殊规律、结构特点和表现手法,只有反复咏诵,熟读精思,把握诗的艺术特质,才能领会诗的真意,才能得出符合诗的实际的解释。  相似文献   
5.
马继龙 《甘肃教育》2011,(17):71-71
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发现美、判断美、爱好美的教育,语文教学应提倡审美教育,使学生的情操得到陶冶,心灵得到净化,从而获得健康的审美情趣、丰富的文化知识和良好的个人修养,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下面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教学体会。  相似文献   
6.
有位拳师,熟读拳法,与人谈论起拳术时滔滔不绝,拳师与他人对打时,也确实战无不胜,可他就是打不过自己的老婆.拳师的老婆是一个不知拳法为何物的家庭妇女,但每次打起来,总能将拳师打得抱头鼠窜.有人问拳师:"您的功夫都到哪儿去了?"拳师恨恨地说道:"这个死婆娘,每次与我打架,总不按路数进招,害得我的拳法  相似文献   
7.
张国良 《宁夏教育》2004,(12):45-46
目前,在文言文教学中,我发现许多学生不愿或不能很好地诵读文言文,究其原因,其一,是学生对诵读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诵读就等同于死记硬背。其二,是由于受片面追求升学风气的影响,一部分学生急于求成,认为诵读不是快捷有效、能迅速提高考分的捷径,也就置之不理。其三,是诵读习惯欠佳。绝大多数学生不善于控制语气和语调,不懂得掌握节奏,诵读课文时读错、读漏的现象十分普遍。  相似文献   
8.
理解课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善于根据课的特点、学生的特点.巧妙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积极、有效地理解课。如学习《鹿和狼的故事》,在学生熟读课后,可设计如下习作练习,指导学生理解课内容。  相似文献   
9.
范守纲 《中文自修》2007,(11):56-56
初中语文教材每篇课文后都有"学习建议"一项。这是教材最重要的辅学文字。它引领学生熟读文本,把握学习重点,从"学习建议"中大致能看出编者编选课文的意图。  相似文献   
10.
一、从熟读成诵入手进行意境教学从熟读成诵入手进行意境教学,这种方法对于小学低年级最为有效。尤其是对作品极为简短浅显,语言明白如话的诗歌的教学,效果更好。如教学骆宾王的《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