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7篇
  免费   2篇
教育   266篇
科学研究   15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14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性别视角的开拓与双性解放--对女性文学研究现状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新时期以来的女性文学研究所取得的突出成绩在很人程度上得益于性别视角的成功运用。但研究者对性别视角的运用也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和不足,那就是忽略了性别研究的另一视阈:如何止确地认识男性。男性在历史与现实中的真实处境提示我们应该像重新认识女性一样去重新认识男性,男性利女性同样需要解放。女性解放的最终日标就是男女携手前行的双性解放。  相似文献   
2.
3.
《体育与科学》2017,(6):81-86
女性的体育参与经历了曲折的演进过程,现代传媒对女性运动员的报道呈现多元化价值倾向。网络传媒对女性运动员的形象构建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其注意力更倾向于"身体美",对女性运动员的形象构建倾向娱乐化。网络传媒对女性运动员的形象构建不可避免地杂糅着男性的审美期许,同时女性运动员也兼具社会主体文化价值形象。网络媒介对女性运动员形象的建构存在国别与区域差异,体育资讯网站的信息归类相对杂乱。网络传媒中女性运动员生活空间的表达则集中在现代女性身体美的评判标准,网络传媒对女运动员的报道扩展到生活空间;女性运动员的娱乐化主题关注和私密生活的炒作成为网络传媒的营销手段;网络媒介对女性运动员的关注更多地体现为社会身份认同和角色期许的价值元素。  相似文献   
4.
激进女性主义将运动中性别不平等的根源视为父权制的结果。激进女性主义在体育领域对父权制的批判,主要集中在父权制暗含的男性身体优越性、父权制下的体育权力机构以及女性体育的男性中心取向等3个方面。激进女性主义认为,性别气质是社会建构的结果,并且可以通过运动予以解构和重建;女性对男性传统体育项目的参与挑战了传统的性别理解,同时,男性参与女性传统项目对于其人格的完整发展也是有益的。从本质上讲,激进女性主义所运用的是一种文化分析的方法,其力图通过对运动意义和流行方式的重新界定来实现实质性的性别平等。  相似文献   
5.
论中国古代的"婆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古代的“婆权”是在自给自足小农经济基础上形成的因缘群体共有制及父家长制的产物,它是父亲长专制集权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便是以父系血缘群体利益为重。兼备德,能,勤,绩是传统妇女获得婆之权力与权利的内在条件;娘家经济与政治实力则是其成婆的外在条件与保障。婆权是由相夫权,教子权与御媳权共同构成的,前一个权利都是后一个权利的基础和保障,其权力与权利的大小程度,行使范围,也随着基础的雄厚与保障的有效而只不过递增趋势。但说到底,地大大不过在去,婆权毕竟是父权的产物,它只能与父权如影随形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6.
《遮帕麻和遮米麻》作为阿昌族先民的生活写照和历史记录,是其民族特有的文化象征。史诗中承载了阿昌族先民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在原始社会时期起到了规范社会秩序、形塑社会道德、认识人类起源、记录生产生活、形成宗教信仰等现实作用。在"万物有灵"思维的影响下,阿昌族先民在人与自然的互动中构筑起"世俗化"和"神圣化"的生存、发展双模式。世俗化是阿昌族先民社会实践的结果,神圣化是阿昌族先民解释未知世界的手段,两者都是原始思维的表达方式。由此,史诗《遮帕麻和遮米麻》成为阿昌族先民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7.
胡赛尼的小说《灿烂千阳》从女性的视角诠释了玛丽雅姆与莱拉由敌对走向团结互助的生死情谊。强大的父权制在家庭和社会两方面挤压了女主人公们的生存空间,使她们成为男性的附属物和私有财产。但她们最终觉醒了过来,互助合作,顽强反抗,终于获得了女性的自我和人性的复归,谱写了一曲从迷失走向觉醒和反抗的女性赞歌。  相似文献   
8.
本文作者认为,女权主义批评家凯特·米利特从政治的角度分析了男性与女性之间的关系。她认为社会是父权制的社会,男性控制女性。这一理论为我们解读文学作品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分析了《嘉莉妹妹》中的父权制压迫与父权制的解构。  相似文献   
9.
西方女性主义文学在发展初期注重倡导女性个体的独立和解放,代表第二浪潮女性主义作家们则不再拘泥于女性自身的出路问题,而将更多的目光投向女性和男性所共同面临的社会痼疾.美国当代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的代表作<紫色>便是这一浪潮里一朵醒目的浪花,无论是在写作手法的创新上还是在对女性社会问题的深刻揭示上都体现了女性主义文学的发展趋势-妇女主义.  相似文献   
10.
细读革命文学女将白薇的文本,其字里行间无不贯串着对以男性为中心、以长者为本位的老中国父权制文化体系的质疑、批判和反思,以及对女性生存状态、政治权利、社会价值的密切关注;她不断进行文体实验,是难得的跨文体全能写手;由于中村吉藏的指导及国内革命的形势的剧变,她从表现主义逐渐走向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也具有影响研究的标本意义.随着"她世纪"的到来,今天被人淡忘的白薇及其作品必将重新受到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