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7篇
  免费   0篇
教育   282篇
科学研究   6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6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20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9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迟子建的小说中常以儿童、老人、伤残人等社会中的弱势者为主要角色,展示儿童的成长过程,叙述老人的孤寂生活,将伤残人的自我世界和健全人的生活进行对比,用充满温情的叙事方法表现对弱势者关注的主题。  相似文献   
2.
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让我们看到鄂温克人独特的文化风俗和坚守的民族精神。本文首先从小说的女性视角入手,体味女性视野下的魅力与忧伤;其次,穿透女性视野,品析其"死亡"描写后的鄂温克族文化忧虑;最后,探讨处于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撞击中鄂温克族的生存发展道路,并对当下人的精神状态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3.
付延 《广西教育》2015,(4):34-35
日前,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新增了一个硕士专业方向——"文学创作",并聘请格非、严歌苓、李洱等知名作家出任学生导师。此前,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也曾开设写作专业,但高调喊出"培养作家"的,北京师范大学还是独此一家。(2014年11月3日人民网)作家,真的可以通过大学教育来定制培养吗?由此引发了较大的争议。  相似文献   
4.
史铁生留下的不只是他的作品,更是他人格的力量。 ——作家迟子建 那天天色阴沉,那个噩耗是我偶然从“新浪网”新闻中获悉的。  相似文献   
5.
在长篇小说越来越受到文坛内外广泛关注的今天,人们对于长篇小说的期待也会越来越高。但长篇小说的创作发展并不会因为人们的热切期待而随之逐年攀升。更为常见的情形是,因为介入创作的作者越来越多,发表的作品越来越多,长篇小说越来越呈现出总体样态丰繁而重头作品较少的情形。这也意味  相似文献   
6.
迟子建小说的想象艺术中,有关童年与历史记忆的书写是其中重要的组成。作家通过对视角择取、意象营造等记忆呈现方式的技术化处理,展现出的不仅是那个独特时代环境下带有鲜明地域和化印记的人类最为生动鲜活的生存场景,同时更多展露出的则是作家对于现实社会的凝重思索和对人性温情的热切渴望。  相似文献   
7.
孔喆 《现代语文》2004,(4):17-18
迟子建一直致力于描写东北雪原上的人物风情.同时作为一个女作家,她的写作又难能可贵地摆脱了一般女性作家所容易陷入的私人写作的窠臼,独具匠心地以东北的原始野性作为大背景,把具有东北那种地域特征的人物的生命体验作为重要的题材加以发挥,从而营造出特殊的地域风情的氛围.这种语境一直贯穿在她的创作中,从而形成了她作品中北国风情美和人性美交融的独特风格.迟子建笔下的风景如诗如画,风景中的人物可爱可亲.她以冷处理的方式来面对社会上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苦心孤诣地塑造了带有原始风貌的东北人群体和他们原始的真挚的情感.正因为如此,迟子建的小说没有对社会政治的投射却表现出一种令人难忘的震撼和厚实感,她描写的风景和人物在本质上都具有东北地域文化的某些特色.  相似文献   
8.
迟子建坚守知识分子文化写作立场 ,将叙事矛头直指身处 2 0世纪 90年代社会转型期的知识分子 ,言说了他们生存的“当下”状态 ,对他们迷失自我及人性异化表示深切的哀惋 ,含蓄地表达自己对所谓现代文明拒绝与抗争的态度 ,提出了精神救赎的主张。文本形式的大胆创新是作家对自己的一次突破和超越  相似文献   
9.
迟子建小说文本的人文关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迟子建在叙事艺术上着意经营,擅长以温情的笔调讲述“东北家园”伤怀之美故事,尤其是对童年情结梦忆、生态文学写作、精神生态追怀的书写,独具特色富于美学意味,由此建构了她小说文本的人文关怀,使读者在阅读中分明感觉到她的艺术气质和艺术审美,卓尔不群、非同一般。  相似文献   
10.
儿童视角是一种叙事策略,一种独特的话语表述方式。儿童叙事视角的运用是迟子建小说叙述的一大特色。从角色上它可以分为角色和非角色叙事两大类,从叙述人角度又可以分为纯儿童视角与准儿童视角。在这些别具一格的儿童叙事中,自然富有了灵性,人际更为简单而纯朴。儿童叙事视角的运用营造了一个烂漫的童话般的世界,而叙述视角的动态性、话语蕴藉的多维性则使小说文本更具张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了“复调”的美学意味。它刷新了读者的审美视野,让人感受到了作者对一方乡民的温情关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