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7篇
科学研究   2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倍晋三的"破冰之旅"和温家宝的"融冰之旅",使小泉内阁时期降到"冰点"的中日关系出现"回暖"迹象;福田康夫的"迎春之旅"和胡锦涛的"暖春之旅",标志着中日关系由"寒冬"进入了"暖春";麻生内阁基本上沿着安倍、福田内阁的对华路线前进,使中日关系保持了之前的良好发展态势;鸠山内阁是日本"改朝换代"后民主党执政的第一届内阁,在对华关系方面较之自民党政府表现得更为积极、友好;菅直人内阁期间的"撞船事件"使中日关系开始降温;野田内阁上演"购岛"闹剧,中日关系出现"拐点";第二次安倍内阁继续"右转",中日关系再次"结冰"。  相似文献   
2.
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引起快递业务的爆发式增长,有时候间歇性的快递量增长程度超出了目前快递行业的可控范围,并由此带来了诸多问题,而智能快递自提柜这种新型的提货模式能够很好的破解物流"最后一公里"的难题。本文详细分析了智能快递自提柜的发展现状以及与传统快递自提模式的对比,为亚马逊成功运用智能快递自提柜的应用提供一定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宋教仁的政党思想是十分丰富的,但其最为重点强调和阐明的有:政党的地位是政治之中心势力;政党形成的条件在于庞大之结合力与有系统有条理真确不破之政见;政党制度是责任内阁制下的两党制。宋教仁的政党思想也有许多积极意义:拨开了社会专制云雾,开启了中国进行政党政治运行的大门;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阻止了袁世凯帝制复辟的进程,启迪了民智,使政党思想开始融入民众之中。  相似文献   
4.
在罗斯福时代,美国黑人的政治力量显著增高,参与联邦政府决策的黑人数量不断增多,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936年夏季,“联邦黑人事务委员会”或曰“黑人内阁”出现。“黑人内阁”的一系列活动提高了广大黑人群众的政治参与意识与能力,它本身也成为黑人政治成就的象征。  相似文献   
5.
内阁是英国政府的首脑机关。内阁办公厅的设立使内阁文件得到系统地管理,逐渐形成《英国内阁文件》。该系列档案详尽收录了19世纪末到20世纪70年代英国内阁的各类文件,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为国内外的学者所重视。  相似文献   
6.
《旧金山对日和约》签订后,吉田茂考虑最多的并非是履行战争赔偿责任和对受害国及其民众实施赔偿,而是如何顺应冷战爆发后美国对日政策大调整、大转变,开发新市场、新的原料供应地,以使日本经济从战争废墟中重建。吉田茂内阁对东南亚赔偿问题由消极转变为积极的原因,取决于本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和美国冷战要求。  相似文献   
7.
1946年5月16日,艾德礼政府公布了解决印度问题的“内阁使团方案”。方案设计了一个中央权力比较微弱而各省享有较大自治权的联邦体制,希望既能维护印度的统一,又能满足穆斯林的自治要求。国大党和穆斯林联盟虽然对方案没有满足自己的意愿而表示不满,但是都先后通过决议,部分地接受方案,以共同制定新的印度宪法。无论印度还是英国和美国的政治领袖都认为这是当时情况下英国政府能提出的最好方案。正确地认识这一方案的性质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直接影响到人们对艾德礼政府的对印政策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阁臣是明代一个特殊的官僚群体,在明代的政治发展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历史作用。本文通过对阁臣所在籍贯的整理,发现他们呈现出明显的集中分布的地域性特征。分析这种地域性分布特征,可以进一步加深我们对明代政治的理解,同时也能为相关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张璁和杨一清是嘉靖前期政坛上的两位高级官员.大礼议中,张璁倾力支持世宗的大礼观,杨一清对张璁的观点表示认同;在李福达案的善后处理问题上,杨一清竭力调和张璁等人与守旧派的矛盾;在是否推行"科道互纠"与清理翰林院积弊问题上,张璁、杨一清分歧明显;在杨一清受贿问题上,张璁尽力保全杨一清.两人之间的互动,不仅影响到各自的事功和政治命运,而且影响到嘉靖前期政局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明清两代同以内阁为中枢辅政机构,但地位和品秩有别。明代内阁委寄虽重,但仅系侍左右、备顾问的五品侍从机构。清王朝将内阁加以制度化和正规化,升其官秩为正一品。除此之外,二者的差别还表现在阁制、阁规以及内阁的运作方式等方面。而究其原因,实为明清两代特殊的政治环境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