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8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在康德哲学的影响下,创立了文化符号哲学,把康德的理性批判扩大为文化批判,对历史上的各种人性论进行考察后对人的本性作了深刻的洞见,并定义为“人是符号的动物”.这个定义包含了三重规定:其一,人是符号的动物;其二,人是文化的动物;其三,人的本性是劳作.  相似文献   
2.
卡西尔的"符号学美学"理论是建立在他的人类文化哲学的体系之上的。他认为美是人类审美经验的符号,是人类心灵知觉的观照形式。  相似文献   
3.
《人论》是恩思特.卡西尔著作中重要的一部作品。《人论》中的第七章是以神话与宗教为题而展开的研究。卡西尔第七章的神话理论十分有助于阐释民间故事中的民间信仰。本文拟从卡西尔神话理论的角度出发来解读伍家沟鬼神故事中的民间信仰观并通过这种解读寻找出故事里原始思维观念中的积极元素。这些元素对于现代人按规则办事、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以及正确理解人与动物植物、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关系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认识人的本质是哲学探究的最高目标,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也是以认识人为起点的。本文从认识人的本质出发,解读了卡西尔符号哲学的深刻内涵,并重点阐述了卡西尔符号哲学对儿童观、儿童教育本质、儿童教育目标、儿童教育课程、儿童教育原则、儿童教育技术观念等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被康德自喻为“哥白尼式革命”的“理性批判”,是对理性自身的能力进行追问,它只是建立在当时数学、物理学等自然科学的基础之上的,对自然科学前提和条件的追问。其结论是“知性为自然立法”。由于知性本身的普遍必然性也需要追问,所以这一结论处在无“根”的状态。卡西尔认为:神话、语言、艺术、宗教等也是人类的精神形式。其“化批判”从功能论出发,突破了康德狭隘的出发点,囊括了自然科学和人科学,并试图在承认各学科门类特殊性的前提下,找到整个化得以进行建构的尺度和根据——化之“根”。  相似文献   
6.
论卡西尔的人文科学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康德以后,人科学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因而人科学的逻辑也就成为现代西方哲学所要着力解决的一个重点问题。当代名哲学家卡西尔从人科学的对象、生成、方法等方面,对其展开了全面、综合的研究,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人科学观。  相似文献   
7.
孙杰远 《教育学报》2006,2(4):31-35,57
人的本质认识是哲学研究的根本目标,也是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逻辑起点。本文从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逻辑起点即人的本质的认识出发,解读了卡西尔符号哲学的深刻内涵,继而对现代教育的本质观、目标观、课程观、教学观和教育技术观进行了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8.
卡西尔学说中“symbol”一词究竟该理解为“符号”还是“象征”,国内学一直存在争议。从卡西尔哲学的总体看,他的学说应该是“符号形式哲学”而非“象征形式哲学”,但在其谈论艺术时,很多情况下,“symbol”的意思是“象征”。  相似文献   
9.
人不是什么,作为卡西尔质疑西方哲学人学观的独特方式,意味着人之存在不是“形而上学”、人之本质不是“感官图式”、人之生活不是“因循守旧”。卡西尔主张把人的问题还原到人的生活世界之中,力图通过符号去领会和展开人的精神世界,认为人在劳作中不断呈现自己全新的生活。“符号宇宙”的致思理路同时启发我们,“人”所具有的历史穿透性不能停留于理性的分析,而必须立足在现实的地基之上。讨论人的问题,需要回归马克思人学思想的本意,人终究是历史行走中的人、社会生产中的人、实践创新中的人。  相似文献   
10.
卡西尔一方面把艺术与人类全部文化活动联系起来加以考察,认为艺术是一种文化符号形式;另一方面,卡西尔又以艺术的形式为核心来逐层揭示艺术的本质与功能,从而形成了他独特的艺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