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教育   38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满族作家顾太清,被誉为“清代第一女词人”,与“清初三大词人”之一的纳兰性德齐名。《顾太清词新释辑评》是近年国内出版的第一部顾太清全词的笺注本,但其“注释”存在不少问题,或解释错误,或不够准确,或未指明出处等等,本文择要指出并予以辨正。  相似文献   
2.
顾颉刚先生追求的“为学术而学术”道路,不仅体现在他学术研究中有一种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一种锲而不舍的韧性,而且体现在他组织禹贡学会,辛勤地培养青年学子的活动中;而这种追求之所以受到阻碍,使顾颉刚深入彷徨,苦闷,就在于受到“经世致用”思想和“左”倾的阶级斗争理论以及传统意识形态等对学术研究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顾毓琇教育思想及其特点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顾毓琇先生是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教育家、科学家,他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建立真善美的人生教育、实施科学教育、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本文对此进行了总结并结合中国教育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顾毓磅教育思想的三个特点。  相似文献   
4.
顾颉刚先生是我国现代“疑古”运动的代表性人物,顾先生的治学方法论有“中”,“西”嫁接的特点,他所选择的中、西两端的代表,一为胡适,一为崔述,顾先生“层累说”受到了崔述较深的影响,其治学方法也和崔述一样,一方面能够将史事的“原始状”与“传衍状”相分离,另一方面,亦由于过分强调史料的“当下性”而忽视了史料的“滞后性”,致使顾先生在疑古的具体操作中不免出现了某些误区。  相似文献   
5.
辜鸿铭是中国传统文化最激烈的捍卫者,胡适是西洋文化最热情的倡导者。两人的文化思想激烈冲突,表现在妇女观上,一个主张女子的生命价值应安放在家庭里,以“无我”为人生观;一个倡言女子应勇敢地走出家门,去追求自立的人生道路。他们二人在妇女观上的不同,有各自不同的思想根源,对妇女解放具有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6.
司马谈作史,初唐时提起,之前并无此说。此后直到清代以前,学者只凭想当然,予以断定。清人方苞、俞正燮等根据对《太史公自序》的理解,从《史记》中寻找司马谈遗文,开考证之先河。王国维根据《刺客列传》等三篇的赞中提到公孙季功、董生、他广、平原君子俱与“余”有交往,而此数人行辈“远在司马迁之前”,推测文中的“余”是司马谈。以顾颉刚为代表,后世学者据此认定司马谈作史,并不断推衍,持论也更加肯定。其实,此说立论的文献依据有问题:其一,《太史公自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其中的“先人”所指并非司马谈,而是世为史官的司马氏先祖和孔子。其二,“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只能是司马氏先祖和孔子“所次旧闻”,并非司马谈作史之断限,更非《史记》著述的目标。其三,即使《刺客列传》等赞中的“余”就是司马谈,也不能证实司马谈作史,而只能说明司马迁引父语入赞,班固著《汉书》即依此例。总之,“司马谈作史”说,因文献不足征,只可存疑,不能确定。  相似文献   
7.
顾颉刚先生以《诗》《书》研究证明尧舜禹并不存在的结论和研究方法与先秦古史文献体系构成了矛盾。坚持这种观点和方法的结果,必然导致对先秦古史文献作出系列性的否定,使古史研究结果变得更不可靠。研究先秦古史应坚持文献与实物并重而以文献为主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姚志奋 《天中学刊》2012,27(5):77-79
辜鸿铭在儒经英译中基于目标语社会的规范,采取了格义策略。从翻译伦理的视角看,这种策略符合基于规范的伦理,违背再现伦理,在提高译文可读性的同时,抹杀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异质性。作为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今天的典籍外译应适度采取陌生化策略,同时兼顾目标语社会的规范,遵守存异优先、兼顾规范的翻译伦理。  相似文献   
9.
辜鸿铭塑造的理想女性形象是贤惠无我的家庭主妇,其最高典范是中国传统妇女。他的这种女性观是守旧的,其形成是多种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中国士大夫阶层对女性的审美情趣在他身上的遗留、私人婚姻感情生活的濡染、对中国传统文明的高度自觉和理性的认同等。通过综合分析诸多因素的影响,可以全面客观地理解辜鸿铭的女性观的实质。  相似文献   
10.
顾颉刚"古史层累说"的形成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23年,顾颉刚提出了名的“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的观点。这一观点的形成与顾先生特殊的学术渊源及时代环境密切相关。它一经提出,即引起中国史学界的广泛关注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客观评价这一观点并吸取其科学合理的成分对中国上古史的研究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