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3篇
教育   151篇
科学研究   21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7篇
信息传播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彭前卫 《图书馆论坛》2006,26(4):8-11,7
主体性视角下的网络空间关系是主体虚拟实践所构建的,虚构性是其本质特征。在从现实到虚拟转换过程中,主体的非理性冲破了理性的束缚,主导了主体的行为,造成了网络信息活动的失范。从主体性角度来看,防范网络信息活动失范,应从增加制度供给和强化主体理性着手,通过引导主体在网络实践过程中培养其网络理性,以人的理性规范和引导非理性因素以达到目的。  相似文献   
2.
网络语言语码转换的功能和心理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网络语言语码转换涉及方面甚广, 其在功能和心理方面存在诸多特点。通过观察和分析网络会话中(主要是BBS 会话) 的汉英双语现象, 从功能和心理角度对其作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3.
刘娜 《海外英语》2011,(11):180-181
从2010年"给力"一词出现在网络中到被大众所接受、普及,以及出现"gelivable"这样被认可的翻译,该文作者从零翻译、东方情调化翻译倾向、以及文化层面分析了该翻译的合理性,由此预见网络流行词语的翻译将势必成为一种趋势。  相似文献   
4.
王富超 《成都师专学报》2011,(6):102-104,116
网络婚姻是以网络为媒介构成的一种婚姻关系。文章认为,网络婚姻具有虚拟性、非伦理性和非道德性、非对称性和便利性等特点,网络婚姻与传统婚姻在构成要件、存在方式、程序、本质等几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网络婚姻无论对成年人还是未成年人都有相当大的危害。因此,在网络婚姻的法律规制及管理方面,要完善现行《婚姻法》的相关规定,要完善相关离婚案件及离婚损害赔偿的法律规制,要强化对网络婚姻的社会管理和约束。  相似文献   
5.
网络化对人类社会各个领域的深远是影响的,不仅改变了长期以来我们既有的社会经济结构,而且更重要的是改变了我们的价值观念、生产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竞争对抗方式,形成了全新的社会生活空间--网络环境,网络再造明。  相似文献   
6.
论网络空间中的语言暴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的发展带来了舆论空间的革命性拓展,但随之也产生了语言暴力等消极言论现象。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突出反映在网络语言暴力主体及客体的特定性、网络发言语境的群居性、社会怨恨心理的影响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当前,网络的发展日新月异,大学已成为信息化程度最高、发展势头最快的地方。为了使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这把“双刃剑”,对其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已成为当务之急。应以培养大学生的道德主体性为目的,以法律教育、基础道德教育、网络道德教育和网络知识教育为主要内容,开展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并不断探索大学网络道德教育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网络游戏语言管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电脑逐渐走进每个家庭,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网络语言随之产生,网络语言的产生又推动了网络的流行。网络游戏语言产生的渊源、功能、特点、极其发展方向是网络语言研究的要义。  相似文献   
9.
根据刑法学上的定义,宏观上网络犯罪可分为侵犯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的网络犯罪和利用计算机、网络实施的其他网络犯罪。实践中,应克服网络犯罪神秘化倾向,正确认识网络犯罪的本质。与域外网络犯罪法规对比,我国计算机网络系统犯罪立法与国际先进水平基本同步,为网络犯罪的正确定性提供了较为科学的法律依据。在网络犯罪定性上,应坚持刑法的谦抑性和罪刑法定原则;坚持两分法,对涉嫌犯罪的行为先归入两类之一;坚持类型化归纳,正确认定具体的犯罪罪名。  相似文献   
10.
余建川 《情报杂志》2021,40(2):102-110
[目的/意义]在网络空间这个新颖而又无处不在的领域中,主权原则如何运作一直是国家实践和学界理论研究中的硬核问题。厘清美国在该问题上的立场变化对我国参与网络空间国际治理具有积极意义。[方法/过程]利用历史分析法、文献研究法和对比分析法对美国《情报活动中的国际法律问题评估》(1999年)、《网络行动国际法塔林手册2.0》和《在军事行动中使用网络能力的国际法框架》(2017年)进行法律考察。[结果/结论]研究表明,为应对美国在网络主权问题上的立场转变,我国应坚持领土主权原则的拘束力,平等地尊重各国网络主权,并积极参与网络空间国际规则制定的实践,推动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国际法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