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篇
科学研究   3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胡子鲶胃、前肠、中肠、肝胰脏四个部位的主要消化酶(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活性以及温度、pH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四个部位中,蛋白酶活力由高到低依次为:胃〉前肠〉肝胰脏〉中肠;淀粉酶活力由高到低依次为:肝胰脏〉中肠〉胃〉前肠;脂肪酶活力由高到低依次为:前肠〉中肠〉胃〉肝胰脏.胃蛋白酶活性最高,其适宜温度为30-35℃。适宜pH为5.5;肝胰脏淀粉酶活性最高,其适宜温度为25~35℃。适宜pH为6.0~7.0;前肠脂肪酶活性最高,其适宜温度为35-40℃,适宜pH为7.0~7.5.  相似文献   
2.
课程思政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理念新模式,是各方高度关注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笔者以本人所负责临床医学8年制《消化系统》课程为例,根据该课程特点,深入挖掘、提炼《消化系统》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元素,研究探索《消化系统》课程各教学环节中的思政教育。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消化内镜术前3项(HBsAg、HCV、HIV)传染性指标筛查的感控意义。方法:对本院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4356例患者消化内镜术前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进行检测。结果:HBsAg阳性率3.72%,抗-HCV阳性率0.76%,抗-HIV阳性率0.09%。结论:消化内镜术前行3项传染性指标筛查,对保证内镜的清洗消毒质量,确保医疗安全,防范医患争议,降低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风险,控制和避免医院内感染,均显得十分必要和有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当前的历史条件下,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仍是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从技术引进投入、来源地、消化吸收投入及R&D投入强度等方面,对我国制造业引进消化再创新现状进行纵向分析.从技术引进投入和消化吸收投入等方面,分别对重点产业和重点区域的现状进行比较分析.提出我国制造业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政府科技资金支持与引导不足、重点区域技术引进集中于三资企业、二次创新的投入能力较弱和高技术产业技术引进投入比例偏低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南方鲇消化系统的解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的消化系统进行解剖观测,结果表明:南方鲇消化系统的消化道具有典型的肉食性鱼类消化道特点,口裂较大,口咽腔长/头发为0.745,肠较短,肠长/体长为0.688,食道、胃和肠壁内突形成明显的粘膜皱褶,具有独立而发达的肝脏和胰腺,讨论了消化系统结构与食性的适应性及消化道的分段问题。  相似文献   
6.
珠颈斑鸠消化系统形态学及消化道pH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项实验于2012年2月至2012年3月以12只成年珠颈斑鸠(9♀、3♂)为对象,研究了消化系统形态学参数及肠道pH值。结果发现:成年珠颈斑鸠平均体重162.50±3.51g,平均体长279.38±7.00 mm,雌雄斑鸠外形参数差异均不显著(P>0.05)珠颈斑鸠消化器官包括消化道(喙、口腔、咽、食管、腺胃、肌胃、十二指肠、空回肠、盲肠、直肠和泄殖腔)和消化腺(肝脏、胰脏),除雄斑鸠食管、十二指肠和肝脏左叶重量显著(P<0.05)大于雌斑鸠外,其它各消化器官重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珠颈斑鸠消化道大部分呈酸性,肌胃pH值最低,为2.84±0.10,小肠段pH值随着肠段后移逐渐升高。结果表明:珠颈斑鸠消化道特征与其食谷性和生态类型相适应,在人工驯繁条件下,提供适合其消化道特点的饲料类型将更有利于其生长繁殖。  相似文献   
7.
为了搞清毛腿沙鸡(Syrrhaptes paradoxus)组织器官的结构特征,为动物学研究和生理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利用组织学方法对毛腿沙鸡的肺、肝脏、胰腺及消化道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肺与大多数鸟类相似,主要由各级支气管及其周围的呼吸毛细管组成,肺房围绕三级支气管呈辐射状排列,呼吸毛细管相互吻合成网状,周围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肝小叶分界不清且不规则,围绕中央静脉,肝细胞2~7个成团或两层肝细胞组成不连续的肝细胞索呈放射状排列.消化管壁由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外膜组成.各部主要区别在于粘膜层不同:食管粘膜为复层扁平柱状上皮,胃、小肠和直肠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管壁皱襞的形态、腺体分布情况、肌层的相对厚度等在消化道各部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
蔡梅芳  朱佩祯 《科技通报》1996,12(5):309-311
对56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平分两组分别用奥美拉唑及进口洛赛克治疗4周。结果:奥美后唑总有效率96%,洛赛克100%,两者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治疗前后快速尿素酶试验阳性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前与治疗后胃液pH值相比两组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奥美拉唑费用低,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花背蟾蜍消化道胚后发育的消化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酶学方法对花背蟾蜍(Bufo raddei stranch)消化道胚后发育(26~39期)的蛋白酶、淀粉酶及脂肪酶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蛋白酶活性大小为:胃>食道>十二指肠>回肠>直肠.淀粉酶活性大小为:回肠>十二指肠>直肠>胃>食道.脂肪酶活性大小为:回肠>十二指肠>胃>直肠>食道.蛋白酶的活性以胃中最高,淀粉酶和脂肪酶则主要分布于肠道.在花背蟾蜍消化道胚后发育过程中,各部位蛋白酶、淀粉酶及脂肪酶的活性呈升高趋势.表明消化酶活性的变化与消化道结构的逐步完善相一致.  相似文献   
10.
试验对同一养殖池塘中不同规格的1龄刺参的肠道消化酶活性进行差异分析,找出在不同规格刺参个体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消化酶.结果表明:3次取样时不同规格的刺参的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活性的个体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褐藻酶活性活性的差异性在3次取样时不同,第1、3次取样时褐藻酶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次取样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